据统计,2016年世界焦炭产量达到6.5亿t。目前世界上消费焦炭的主要产业是钢铁行业,高炉炼铁消费的焦炭在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约占90%-95%(含铁合用焦),还有一部分铸造焦用于机械制造的铸造工序。下面进行焦炭市场分析。
焦炭是烟煤在隔绝空气下加热到950~1050℃,经过干燥、热解、熔融、粘结、固化、收缩等阶段最终制成的产物。根据原料煤的性质、干馏的条件等不同,可以形成不同规格和质量的高温焦炭,按用途将其分为冶金焦、铸造焦、气化焦和电石用焦等。用于高炉用铁的称为冶金焦,用于冲天炉熔铁的称为铸造焦,用于铁合金生产的为铁合金焦。
焦炭市场分析表示,对于不同用途的焦炭,均有其特定的要求,如冶金焦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都有严格的要求;而铸造焦一般要求粒度大、气孔率低、固定碳高和灰分、硫分低;化工气化用焦,对强度要求不严,但要求反应性好,灰熔点较高;电石生产用焦要求尽量提高固定碳含量。
通过对焦炭市场分析,中国焦炭总产能由焦炭和半焦构成,2016年中国焦炭总产能6.78亿t/a,其中焦炭(不含半焦)产能5.98亿t/a,半焦产能8000万t/a。从我国的焦炭消费构成来看,用于钢铁行业的焦炭占全部焦炭(不含半焦)消费量的80%左右,其余主要用于机械、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等。据测算,2016年中国焦炭(不含半焦)消费量39907万t,半焦消费量3987万t。
分区域来看,焦炭(不含半焦)产能主要分布在华北和华东区域,两区域占全部焦炭产能的70%,西北和华中区域焦炭产能占全部产能的17%。2016年,全国焦炭产量(含半焦)4.49亿t,同比增长0.3%;出口量1012万吨,2016年表观消费量43899万t。
通过对焦炭市场分析,我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钢铁、焦炭生产大国,我国粗钢产量占世界50%,生铁产量占世界60%,而焦炭产量近70%。我国钢铁、焦炭的生产变化将决定世界钢铁焦炭生产的走向。从中长期看,随着全球经济逐步摆脱危机影响,复苏范围不断扩大,将逐步拉动钢材消费需求,特别是东南亚、南亚和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在工业化、城镇化作用带动下,会出现一定幅度增长。但由于我国钢材消费量的下降,整个地区的钢材消费量仍呈现下降的趋势,世界焦炭需求量将维持在目前的6.5亿t水平。
我们判断中国粗钢产量在未来呈现稳中略降的趋势,2021年以前会保持在8.0亿t以上的水平。到2020年中国废钢积蓄量预计将达100亿t,随着废钢的大量使用,铁钢比将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而随着技术进步、设备大型化、淘汰落后产能,以及节能技术和装备的普及应用,同时焦炭质量的提高也会使得我国的综合焦比将逐步降低。
预测中国焦炭需求量(不包括半焦)从2017年的4.07亿t下降到2020年的3.92亿t。焦炭“十三五”规划指出,未来不再批准新增产能焦化项目,主要通过兼并重组和减量置换实现产业升级、产能优化的目标。受需求回落以及出口微增的影响,中国焦炭产量呈下降趋势,从2017年的4.56亿t降到2020年的4.46亿t。
自2012年开始,焦炭价格随钢材价格下跌而震荡下跌。天津港一级焦从2012年的2095元/吨降到2016年初的815元/t,下降了1280元/t。进入2016年,在下游需求回升、上游煤矿供给侧改革的共同作用下,钢材和炼焦煤价格大幅上涨,拉动焦炭价格大幅反弹。天津港一级焦价格大幅上涨,到12月价格已经高达2350元/t,涨幅188%,接近2011年的高位水平。以上便是焦炭市场分析的所有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