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对于P2P网贷行业来说是暗流涌动的一年,监管文件频频出台,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行动展开,平台积极接入银行存管,行业综合收益率不断下降,部分平台转型和退出成为行业常态。以下是2017年我国P2P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报告显示,截止2016年底,正常运营的P2P平台数量下降到了2448家,相比2015年底减少近千家,全年停业整顿问题平台达1700多家。而2016年全年P2P行业成交量则达到20638余亿元,相比2015年全年成交量上涨110%;行业总体贷款余额达到8162余亿元,同比上升101%,同时,2016年行业投资人数和借款人数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数据结果表明,P2P行业整体规模和影响力正在逐步扩大,而业内平台的洗牌还在持续,预计2017年,P2P行业仍将处于调整阶段,平台在合规及运营等方面的压力依然不容小觑。
合规仍是主旋律,大额资产处置成业务重点
2016年8月,《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落地,在确立了P2P行业的法律地位的同时,也让大量平台感受到了来自监管合规方面的压力。一时间,银行存管、备案登记、增值电信许可证等资质类要求成为各大平台关注的焦点。
从目前进展来看,平台与银行存管合作进程较慢,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6年底,仅有不足3%的P2P平台完成并上线银行直接存管,并且这些已完成上线的平台最终仍需符合未来出台的资金存管工作指引的要求。可以预见,2017年银行存管仍是大多数P2P平台重点推进的事项,其产生的合规成本和接入效率将为平台带来一定资金和技术上的负担。备案登记和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办理的具体流程还未出台,各地金融监管部门和电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可能在具体操作上都会有所不同,但此前所开展的专项整治行动得出的结果,或将会对未来平台备案产生重要影响。
预计2017年整改期限来临,将有一批平台因无法达到监管要求而退出行业,因此业内人士也建议平台尽早着手进行合规布局,以赢得投资人信任,获得先发优势。
除上述资质类合规事项外,1月9日证监会召开的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联席会议,又让“借款限额”问题重回大家的视线,会议指出,一些金融资产交易场所将收益权等拆分转让变相突破200人界限,涉嫌非法公开发行。据了解,与金交所合作是部分P2P平台阶段性尝试解决大额资产的方式之一,但按照目前监管的态度,这类P2P平台绕道与金交所的合作模式或许将无法走通。在2017年,那些以往以企业贷为主的“大标模式”平台将继续受到冲击,如何妥善处置大额资产并发掘符合监管要求的优质资产端将成为这些平台面临的重点业务挑战。更多相关P2P行业分析请查阅由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P2P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