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被称为网贷行业的监管元年。《暂行办法》、《信披标准》、《存管指引》等等,一系列的监管政策相继出台,使得行业环境得到较大改变。网贷行业现状及2017年P2P网贷行业发展趋势如何?让我们详细分析一下。
2016年整体对于P2P网贷行业来讲是充满不确定性且比较艰巨的一年。近日,一组数据显示,2014年、2015年、2016年三年网贷行业问题平台数分别为296家、950家、1297家,呈现“三连跳”态势,三年一共2543家平台遭淘汰。业内人士认为,从监管要求的整改时限来看,2017年上半年或将延续这一趋势,会有更多平台面临生死抉择。
尽管2016年受到互联网金融整顿的冲击以及网贷平台管理细则颁布的影响,但平台成交量仍稳步上升。2016年前10个月, 我国P2P平台累计成交量已达1.60亿万亿,同比增长114%。在平台集中度方面,2016年9月前100平台集中度约为75.91%,比半年前75.34%上升0.57%,集中度略有上升。
我国网贷平台规模(亿)
分析人士认为,网贷平台的数量收缩是必然现象,一方面从平台自身来看,运营成本高,在产品创新、优质投资客户及资产的获取、风控把控上均有较大压力。另一方面,从外界环境来看,监管收紧、市场竞争加剧为平台运营增加了难度。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呈现爆发式增长,“风口效应”催生了大批平台,随处可见跑马圈地式的扩张,网利宝CEO赵润龙指出,很多平台自律意识和风控能力欠缺,给风险的产生埋下了伏笔,而行业规模增长必然带来问题平台数量增多的问题。
“目前来看,淘汰的平台总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因为存在违规违法问题,跑路、被查或倒闭,这类平台占绝大多数;另一类是因为运营不善,或者认为没有发展前景,平台主动停业、清算,这类占小部分。”理财范CEO申磊分析称,这两类平台的淘汰,是政策和市场双重作用的结果,都将推动行业结构持续优化,有助于行业健康和规范发展。
按照监管要求,现存的2000家左右平台将面临银行存管、大标整改等诸多问题,新联在线COO陈智诚认为,银行存管是P2P平台持续发展所必须要走的一步,此次全国性的互联网金融专项风险整治工作已经体现出强监管的决心和手段,银行存管是P2P必须要过的一道门槛,而目前这道门槛较高,是由于还没出台银行存管业务指引而造成的。在指引正式出台后,银行参与P2P资金存管的热情和效率应该会有所提升。
对于大标整改问题,后期以大额标的为主的网贷平台,整改时间已越来越短,业务调整将成为共性问题。为求合规发展,小额分散业务开始被多数平台关注,成为今后行业发展的方向。传统的车贷、信用贷款等小额贷款业务和新兴的3C、旅游、在线教育培训等消费金融成为行业竞逐的领域。
2017年我国P2P网贷行业将呈现六大发展趋势,监管紧箍咒不放松,合规发展既是主基调又将成为先发优势;距离寡头垄断尚远,但行业集中度提升,马太效应加剧;大额业务处置,小微业务崛起,平台竞争白热化;横向扩充投资品类,财富管理线上化,牌照成关键;纵向深化资产端开发,传统实体企业布局产业+互联网金融;数据驱动未来,征信将迎来新一波发展机遇。
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6-2021年网贷行业市场竞争力调查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17年P2P网贷行业面临“大考”,将是用“合规”对行业进行洗牌的一年,也是革故鼎新的一年。进入监管后时代,P2P网贷步入规范发展期,行业将更为健康的前行,对于实体经济发展、合规平台运营以及投资人理财环境来讲都是利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