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立信用证业务是商业
银行适应
经济全球化趋势,为完善服务手段、提升服务质量而向涉外企业开办的一项重要的国际结算
贸易融资业务。近年来,银行进口开证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业务风险暴露而造成资金垫付的问题,影响了资产质量。如何在发展这项业务过程中有效控制风险,使之成为效益增长点而不是风险爆发点,值得业内人士深入思考。本文对如何防范此项业务风险做了一些探究,供大家参考。
实行统一授信 控制客户风险信用总量
实施总授信额度内的贸易融资额度管理。随着一些大型客户可办理授信业务的选择范围(包括业务品种和经办机构)明显扩大,客户在某一家行多头融资、信用过度膨胀的风险也明显上升。根据新的形势,对授信业务必须明确由信贷部门对客户风险信用总量实行统一扎口管理。每年年初由信贷部门对与银行有业务关系的客户进行评级,并根据客户申请确定客户总授信额度,严格控制客户在内部多家机构进行授信。同时,根据客户贸易结算总量的情况,在总授信额度内,核定其贸易融资额度占比。
实行分类指导,优化授信结构。授信结构的优化有助于降低授信的整体风险度。在客户分类的基础上,实施客户结构调整,加大对大型优良客户攻关力度;调整融资结构,逐步压缩对客户长期贷款以及流动资金贷款的比例,相应增加贸易融资的比例;区分风险度实行分类指导政策,对非全额保证金的开证,经办行必须严格审查担保文件与信用证项下其他合同文本的关联性和一致性,确保抵押担保的真实有效。
严格开证保证金管理,落实风险担保措施。开证保证金要实行台账管理,而且要做到天天对账,定期检查,保障保证金不被挪用。以存单或国债作为保证金时,必须要办理质押手续,银票要经过查询、查复,存单、国债要办理止付冻结手续。银票到期委托收款时,确保收款人的账号和户名为保证金专户的账号和户名。对于存单、国债的到期日在信用证付款日之前的情况,结算人员与客户经理要相互配合,跟踪到期款项进入保证金专户。
加强跟踪管理 确保开证业务的真实贸易背景
对客户的生产经营情况掌握得越全面,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越轻,越有利于银行降低业务风险。因此,对企业申请的每笔进口开证业务,除进行正常开证条件的审查外,还要对企业开证业务的贸易真实性进行严格审查,确保每笔开证业务都有真实的贸易背景。
了解客户基本情况及其主营业务。一方面要对客户经常进行调查了解,及时掌握其生产经营的动态情况,另一方面还要掌握客户所经营的主营业务,了解进口商品的市场行情,积极参与到客户的贸易交易过程中去,这是审查客户的贸易合同的业务基础。
实行特定业务的专人管理。对进口设备及大宗商品的大额开证业务,要区别于一般的贸易业务,指定专人进行跟踪管理,对开证的企业、进口商品的行情、贸易背景实时掌握了解,必要时实行仓单质押,与企业一道完成开证业务的循环过程,充分体现贸易融资的自偿性的特点。
坚决杜绝融资性信用证的开立。银行内部必须进一步强化规范经营理念,实行严格的"高压线"政策,坚决避免用开立信用证的方式来解决企业融资的行为,防范由此而形成的短期贸易融资变成长期项目融资的情况。
完善制度 优化流程 切实防范操作风险
实行规章制度年版制,为开证业务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鉴于客户和市场的情况始终在变化,要在规范化前提下促进业务可持续发展,制度本身也必须相应调整。银行要在严格遵守现行规章制度和操作办法基础上,根据当地实际,每年制订各项业务实施细则。同时,在日常业务处理中,要根据业务发展的最新动态,特别是在业务操作和管理中发现的模糊问题,对原有制度不断进行修订,并及时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沟通。
加强部门联动,及时了解业务发展情况,落实付款资金来源,杜绝信用证垫款的发生。进口单据经审核无误后,在通知客户的同时要给管户信贷员一份信用证付款通知书,并签收后留档,使开证业务的相关部门能够及时了解业务的状况,相互配合,以确保信用证付款资金的及时到位。
明确部门分工,落实工作职责。经办行客户部门要对客户的准入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了解,包括是否为真实的贸易背景、是否在本级行经办权限内、开证的手续及提供的资料是否完整等。信贷部门则要对客户的风险情况进行总控制,包括合同文本、授信额度、保证金、担保措施等情况。国际业务部门具体审核开证申请书、贸易合同、所需的相关批件、信用证条款等。管理行国际业务部主要审核开证金额是否在额度内、保证金比例是否合理、开证金额和期限是否在经办行权限内、信用证所需材料是否齐全、信用证条款是否符合国际惯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