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租赁,指由出租人根据承租人的请求,按双方的事先合同约定,向承租人指定的出卖人,购买承租人指定的固定资产,在出租人拥有该固定资产所有权的前提下,以承租人支付所有租金为条件,将一个时期的该固定资产的占有、使用和收益权让渡给承租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常态”,无论是整个宏观经济的大环境还是具体到金融租赁行业的小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下是2016年我国金融租赁业发展现状的分析。
第一,经济增速的变化对租赁行业增长空间的影响。“新常态”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经济增速放缓,中国经济从年增长9%的高速增长时代步入7.5%甚至更低的中高速时代。2014年以来,能够真切感受到,在某些具体行业当中,经济增速放缓所带来的下行压力一直存在。反观租赁行业,由于政策红利释放等因素,2014年仍保持较快的发展态势。
从金融租赁占社会投融资的比重来看,2014年前三季度,国内固定资产投资新增35.8万亿元,其中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约6.9万亿,而金融租赁公司新增投放4221亿元,占比约为6%;2014年前三季度全社会融资规模为12.84万亿元,而金融租赁公司新增投放相对占比约为3.28%。这两个偏低的比例说明,金融租赁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的挖掘和发挥。
第二,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蕴含的机遇与挑战。“新常态”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我国经济正在进行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向改革要红利。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服务业比重大增加,自2013年第三产业GDP贡献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以来,这种趋势仍在继续;二是制造业从中低端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中高端转移;三是过剩产能的输出和高端装备“走出去”的诉求日益迫切;四是改善环境、改善民生的基础设施类投入需求增大;五是能源结构发生变化,核电、太阳能(000591)、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比重在不断扩大。
上述五个方面所涉及的大部分产业都是金融租赁支持、服务的对象,其中蕴藏着的业务机会和发展机遇显而易见。但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不可能顺风顺水,难免会产生局部的、阶段性、特定领域和时点的震荡,甚至由此可能引发系统性的风险,我们不能忽视这种风险的存在。
2014年以来,国内金融体系运行总体是平稳的,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呈现双升,风险暴露从沿海向内地转移,投资带动力强的房地产业表现持续低迷,反映到租赁行业上,个别项目风险有增加的苗头,如何在抓住机遇的同时,更好地控制各类风险,提升对风险的控制力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第三,中国经济全球布局调整带来的影响。2014年以来,为了顺应改革发展的需要,提升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融合水平,国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从筹建亚投行,到“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再到丝路基金的建立,为中国经济构建更加开放的格局、推动国际经济秩序调整、创造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奠定了基础。在中国向外资本输出的过程中,租赁企业应注意几点:一是“一带一路”是国家的长期战略,应避免急功近利,一哄而上;二是应加强企业与政府的合作,要在政府的规划和引导下去高效率投资;三是去伪存真,考察企业的真功夫,避免一些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盲目“走出去,造成投资的低能低效,甚至带来风险;四是加强对当地政策、法律、商业环境的了解,不打无准备之仗。更多相关金融租赁行业信息请查阅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6-2021年中国金融租赁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潜力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