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 交通行业分析报告 内容详情
智能交通行业前景分析
 智能交通 2013-05-30 10:30:11

  近年来,智能交通投入逐渐加大。中国智能交通市场研究年度报告调查显示,2011年一季度,我国智能交通项目数量825个,市场规模76亿元。其中城市智能交通市场项目数量621个,市场规模23.5亿元,同比增长32.8%,高出2010年平均增长率一倍。预计未来5年我国智能交通系统行业的投入将接近3800亿元,战略规划将直接驱动市场对视频、安防、监控、收费等设备的需求,智能交通行业将成为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热点”。

  智能交通让市民避免“堵心”

  如今,车越来越多,路也越来越堵。对于深圳而言,每逢上下班高峰,各大关口就颇有一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曾经有市民调侃“英雄难过梅林关”,可见堵车不仅堵的是车,更让有车一族“堵心”。

  不仅市民“堵心”,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也“头疼”。除了设计、修建更为合理的城市道路之外,完善的智能交通设置也能让公交车辆合理发车,合理分布,私家车辆有效分流,最大程度上避免塞车。

  深圳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覆盖全面、管理高效、指挥有力的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智能化应用、监管、服务体系,实现交通运行监督、应急管理、决策指挥、信息服务五大功能。同时,我市还将大力发展终端服务,届时,海量的数据、智能交通信息的发布、出行服务的延伸等,都将通过这些数据终端来得到体现。 

  中国智能交通发展研究年度报告显示,很多国内城市推出了“智能交通”。智能交通系统自动采集各路口、路段的车流量数据进行智能分析,提供最佳的路口交通信号配时方案,并通过远程干预和微调,提高路口通行能力,实现通行有序化。通过系统,可以及时发现交通事故并进行抓拍取证,并快速通知交警到现场进行处理。同时,在行走的过程中,市民可以通过手机等终端通讯设备实时了解到所抵达目的地周边的交通状况,而统一的智能交通平台将根据总体交通状况规划出最合理、最省时的出行路线。

  虽然堵车的问题不是仅仅能够依靠智能交通平台能够解决的,但完善的智能平台可以有效的分流、疏导车流,最大化的缓解堵车的问题。同时,他也表示,未来的交通会越来越“智能化”,以后市民出行,将会与塞车说“再见”,做到真正的“绿色出行”。

  电子监控让出行更“靠谱”

  闯红灯,走公交车道,超速,逆行……作为一个车主,在马路上碰上这样横冲直撞的“马路杀手”,不免都会出上一身冷汗。

  “多年前,如果有人肇事,经常就会溜之大吉。而现在大部分城市都已经换上了高清、高速摄像头,即使在灯光不足的夜晚,也可以清晰的拍摄到车内的画面,配合上车牌、人脸自动识别系统,想逃脱法律的制裁,难度可是越来越大了。”

  目前国内顶尖的摄像镜头、拍照镜头的技术都已经十分成熟。以往监控“只能分辨是男是女”的图像技术已经逐步被高清、高速的镜头取代,这给相关执法部门的调查取证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未来的智能交通将会迈入“大数据”时代,智能化处理、分析大量数据将会成为未来智能交通技术的关键。据了解,运用了城市交通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不仅可以自动识别违章行为及违章车辆,而且能在交通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报警。在锁定了肇事车辆后,只要车辆经过摄像头卡口,系统就会自动识别锁定车辆,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人力耗损。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智能交通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