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发改委有关方面介绍,本批调价的化学药品,与2011年至今已分四批调整的抗生素、循环、神经、激素、消化、抗肿瘤、免疫和血液等8类药品,属于同一轮次调价品种,大多属于临床常用药品。
发改委公布的“单独定价药品最高零售限价”中,赛诺菲、辉瑞、礼来、阿斯利康、诺华、默沙东、施贵宝等一大批外资医药企业的产品都榜上有名,同时还有部分合资企业的药品。尽管,辉瑞、罗氏、赛诺菲等外企公关部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会支持发改委为降低居民医疗负担、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所采取的各项改革尝试,并将予以积极配合。但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沟通部总监左玉增担心,对专利药品进行大幅度降价,会给国内外创新企业的积极性造成不利影响;“降幅在25%或以上的药品,短期内消化起来并非易事。”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降低大部分药品价格外,此次调价也对人血球蛋白、部分低价药、临床紧缺药品提价,以鼓励此类药品的生产供应。最新调价中的血液制品“人血白蛋白”就出现了小幅提价。记者对比发现,最常用的5g剂型从212元提至222元;10g剂型则从360元提至374元,涨幅分别为4.7%、3.9%。对此,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我国不少品种的血液制品一直存在原料紧缺、供应不足的现象,地域性甚至全国性的断货也时不时出现,适当提价有利于促进企业生产积极性,或可缓解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