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基础服务领域竞争激烈,中外电信产业纷纷将电信增值数据业务视为电信产业中的重中之重,加上移动用户的迅速增长,移动数据增值业务则成为电信增值业务中的最核心业务。
易观咨询预测,2003年,WAP借助2.5G的
数据传输能力和成熟的移动门户商业模式获得了重生。2003年底,WAP用户数达到1010万,市场规模达到了1.83亿元人民币。2004年,在短信业务增长放缓,其他新业务市场表现不佳的情况下,运营商和SP加大了在WAP上的投入力度,将WAP业务打造成下一代移动增值服务的重点业务。预计到2004年底,WAP用户数将超过2500万,市场规模达到12亿元人民币。
除了少数的新兴SP在WAP市场可以获利外,多数SP在MMS与WAP市场尚不能获得很大收益。但由于无线业务的未来在于MMS、JAVA等复杂数据业务,因此即使当前无利可图,各SP还是在MMS、WAP甚至BREW/J2ME上做战略性的投入,确保自己有足够的经验积累,在未来的3G数据业务中占有一席之地。
2004年主要SPWAP移动数据增值业务市场份额如图所示。
纵观WAP的发展历程,业务发展的起伏较大。在经历了2000年到2002年中的WAP泡沫后,现在又迎来了WAP新的契机。分析各个阶段的得失成败,可以看出以下的五个因素是WAP发展的关键所在:
1.业务内容
WAP业务是最主要的特色是“内容为王”,缺乏了丰富内容和应用的WAP服务很难吸引到用户的眼球。目前WAP业务中,图铃下载类业务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而信息浏览、
游戏娱乐和沟通社区类的业务所占市场份额较小。SP要加强在非主流业务上的创新,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如WAP游戏,预计2004年WAP游戏的市场规模将达到8,600万元人民币。
2.中低端WAP手机普及率
一定的WAP手机普及率是WAP业务顺利推广的保证。WAP业务在2000年没能有好的表现,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WAP手机种类少,价格昂贵,WAP手机普及率低。随着WAP服务的内容和体验越来越丰富,具有宽屏幕、大内存、高分辨率、价格适中的中低端WAP手机的普及将是WAP业务发展的基础。
3.资费问题
目前WAP服务费用包括两部分:通信费和信息费。通信费按照流量计算,以千字节为计量单位。中国移动的自由套餐为0.03元/k,中国
联通为0.01元/k。在WAP2.0商用后,网络内容会异常丰富,如果还限于流量计费,用户肯定会望而却步。
4.商业模式
目前WAP的移动门户商业模式是WAP业务获得重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该模式下,运营商主导力度很强,SP更接近于一个内容和应用的提供商,运营商在对SP的业务管理主要还是通过行政手段。在WAP2.0商用后,如果继续沿用门户管制模式,将互联网的丰富内容摒弃在WAP世界之外,那么WAP2.0的技术优势难有用武之地,也很难保证WAP业务的发展高度。
5.移动网络的传输速率和成本
移动网络的传输的低速率和高成本一直是WAP业务快速发展的瓶颈,2.5G的移动网络极大地提高的移动数据传输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WAP业务的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中国移动的
GPRS还是联通的CDMA1X仍然存在数据传输速率和带宽的制约,难以支撑WAP高端业务的推广,只有在3G业务网络建成并商用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数据传输问题。
上述五个因素将决定WAP业务的未来走向,但在目前的WAP发展阶段,WAP业务内容和应用的丰富化无疑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一方面,运营商要积极推动固定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之间简单的协议转换工作,同时要避免人为的网关设置导致移动互联网面临“信息孤海”的局面;另一方面,SP要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不断丰富和扩大产品线,寻找新的WAP应用的增长点。
由于移动终端和其承载的移动数据增值服务将可能触及未来移动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WAP在内的移动数据增值业务内容繁杂,涉及社会的各行各业,其产业价值链中成员众多且各具特性等原因,各成员间的合作联盟有待于进一步规范,这些都使中国移动增值服务市场的现状以及未来仍相对模糊。对移动增值业务的整体市场,易观建议:
●虽然目前来看,无论是中国移动还是中国联通,语音用户仍占多数,对移动数据业务的认知仍很有限,但理论上,所有移动终端用户都可能成为数据增值业务的潜在用户,因此国内移动数据增值业务的市场潜力巨大;
●建议SP加强对市场及终端用户需求的研究和把握,对用户的潜在需求进行预测,同时考虑在市场推广过程中如何引导用户需求和开发需求和市场;
●积极构造产业环境,在业务推出阶段搞好终端、内容、应用、资费、服务、宣传、营销、渠道等各个环节的配套和同步;
●加强与终端厂商的合作,除终端捆绑营销之外,尝试终端配件的组合营销,SP/CP与终端生产厂商在产品设计方面进行合作,内置相应主题的应用和内容,提高用户使用兴趣,培养用户使用习惯;
●加强对成熟业务的管理和服务监督,找准新兴业务的价值定位,明确价值主张,避免热推冷销的局面;
●设计好不同业务的资费标准,降低进入门槛,通过培养用户使用习惯从而扩大市场规模;
●通过连续性内容提供、应用升级下载等方式,进行持续服务保持用户粘性;
●通过进一步细分市场,加强与运营商和其他产业环节的合作,开展区域化和差别化的市场竞争。
●拓展价值沟通的渠道和途径,增强沟通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