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际互联网的迅猛发展,Wi-Fi是自去年来
电子领域最为热门的一个话题,它的全称是“Wireless Fidelity”(
无线保真),指通过无线电波传输数据,在不需要任何
连接线的情况下让多个
电器设备共同工作。对
音响领域来说,Wi-Fi也意味着未来的一种全新的消费方式:不需要任何让人头痛的
信号线、
视频线、
音频线,你都可以自由操控所有的音响设备,并且在家里、办公室甚至大街上你都可以欣赏到自己喜欢的音乐和电影,音响的工作空间将不再仅局限在某个特定的房间里。听上去是不是很诱人呢?此文就讨论了Wi-Fi的现状、面临的一些问题和未来的趋势。
设备与设备之间无数的连接线是最让技术狂热份子们痛恨的了,对于那些由于害怕麻烦而放弃接触最新的技术改进的人来说更是如此,这就是为什么无线连接技术让每个人都兴奋不已的最重要的原因。通过无线技术,人们可以把一大堆设备连接起来而不需要任何电缆或是连接线,再也不会有乱成一团的线圈,也不会有繁杂的连接过程,更不会因为连接错误而损坏设备的危险——简直就是所有人的梦想。
目前炒得最厉害的无线技术要算是Wi-Fi了,它号称可以不使用任何一根连接线就可以把家里的消费电器、电脑统统组合为一个整体,让我们轻松地共享宽带国际互联网、数字相簿、音乐和电影。无论你走到哪里,人们都会告诉你:Wi-Fi就是所有连接的解决方法。要连接电脑?用Wi-Fi。要在宽带网上用游戏机联网打游戏?用Wi-Fi。要在家里任何地方都能听音乐看电影?用Wi-Fi。上面这些还只是在家庭中的使用,而在办公方面,Wi-Fi的用处似乎更大,很多咖啡馆、火车店、候机厅里都具有基于Wi-Fi的无线宽带国际互联网连接服务(被称作“热点Hotspot”),为那些备有Wi-
Fi设备的顾客们提供方便。
象Wi-Fi目前这种宣传推广的力度,无疑会引起许多并不太了解详情的消费者的盲目举动。在一些早期设计的Wi-Fi设备的使用上,已经出现了如实际效果不能尽如人意、标准不一、不好解决的技术障碍以及价格混乱等诸多问题。在真正加入到Wi-Fi行列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它那些隐藏在神秘感之下的事实,Wi-Fi究竟是所有麻烦的解决之道,还是一个新技术的泡沫呢?
什么是Wi-Fi?
Wi-Fi是一种无线连接系统,和蓝牙技术一样,它采用无线电波传输数据,因此意味着Wi-Fi设备的连接不需要明确的指向性,甚至没有严格的使用空间限制。它更大的优点是其数据传输速度是蓝牙的10~50倍,也能够长距离连接,还可以同时连接两个以上的设备。
Wi-Fi大约在一两年前就已经得到使用了,不过都是被应用在电脑和一些PDA(个人数字助理)设备上,提供无线上网的便利。不过现在情况已经有所改变,生产厂家们开始将Wi-Fi技术应用到新一代的电视机、Wi-Fi音响、音控台和数码相机上,因此你可以把电影、音乐和图片都储存在电脑里,然后通过Wi-Fi方式把数据传输到房间里各种支持Wi-Fi的终端设备上欣赏。这种从电脑上通过无线网络把各种文件传输到其他设备上的过程被称作是“数据流”(Streaming),有了这种传输方式,当你想要观看图片、欣赏电影或是听音乐的时候就不必总是呆在家里了,只要在无线网络所覆盖的范围内,你可以在任何你觉得舒服的地方都可以心情享受。另外,通过Wi-Fi,你还可以随时进入国际互联网,打网上游戏、收听网络广播或是下载电视节目表。生产厂家们认为Wi-Fi将对人们储存和欣赏音乐/视频的方式产生一次革命。
Wi-Fi需要哪些设备?
Wi-Fi是通过各项设备上的适配器来完成的,这些适配器具有比较短的发射天线,并且内置有微型的发射器和接收器。如果你目前的设备不支持Wi-Fi,就必须要购买与此设备相对应的适配器。例如微软的XBOX游戏机这类消费电器一般是需要带有以太网插口的适配器,在电脑上也可以使用USB接口,而笔记本电脑和PDA这类设备则是使用PC卡、SD卡、CF卡适配器来实现无线互联。如果你想让家里所有的电器都无线互联起来,也就是说要使两个以上的设备同时工作,就必须要买一个无线分配器,如果要实现自动共享上网连接,分配器也一定要具备这一功能。
如果所有的设备都到位而调试完毕,你就可以享受Wi-Fi之梦了:家里所有的娱乐设备都能从存储器中提取、传输并且播放音乐、视频和图片,不管你是在卧室还是花园里,都可以用台式电脑或是笔记本电脑同时上网,玩网络游戏或是订购商品,而且这一切都不需要任何连接线!听起来很不错吧?不过还有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存在。
传输标准多样性存在的问题
Wi-Fi让人搞不太清楚的地方首先就是它的名字,Wireless Fidelity根本就不是一个技术标准的名称,实际上只是一个认证标准的标记,有了这个标记,就可以保证无线设备之间可以相互连接通讯。在Wi-Fi 这个认证标准的背后,其技术实质是802.11无线传输协议,分为3种主要格式,分别由结尾字母a、b、g来区别。这三种不同的协议格式就是让人最为困惑的地方,至少它们相互间的兼容性就不一样,所以你在买这类产品之前一定要搞清楚。
最早、使用最广泛的协议是802.11b,提供11Mbps的传输速度,工作频率2.4GHz。接下来的是802.11a协议,传输速度达到54Mbps,工作频率较高,为5GHz,显然,其速度是802.11b的5倍,但不同的工作频率使其不能和原有的标准协议兼容。最后也是最新的协议为802.11g,传输速度仍然是54Mbps,但工作频率降为2.4GHz,因此可以向下兼容802.11b格式。
从理论上来看,802.11g似乎是最佳的选择,既能够使用大量的802.11b设备,也具有很快的传输速度。然而,这种广泛的兼容性却是802.11g协议格式的麻烦所在:与802.11b共享的2.4GHz工作频率正好是最为繁忙的频率之一。蓝牙设备、无线视频发射器、无线监视器、部分无线电话甚至是微波炉也同时工作在这一频率,因此,其传输效果和稳定性大打折扣。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迅猛发展,Wi-Fi是自去年来电子领域最为热门的一个话题,它的全称是“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指通过无线电波传输数据,在不需要任何连接线的情况下让多个电器设备共同工作。对音响领域来说,Wi-Fi也意味着未来的一种全新的消费方式:不需要任何让人头痛的信号线、视频线、音频线,你都可以自由操控所有的音响设备,并且在家里、办公室甚至大街上你都可以欣赏到自己喜欢的音乐和电影,音响的工作空间将不再仅局限在某个特定的房间里。听上去是不是很诱人呢?此文就讨论了Wi-Fi的现状、面临的一些问题和未来的趋势。
设备与设备之间无数的连接线是最让技术狂热份子们痛恨的了,对于那些由于害怕麻烦而放弃接触最新的技术改进的人来说更是如此,这就是为什么无线连接技术让每个人都兴奋不已的最重要的原因。通过无线技术,人们可以把一大堆设备连接起来而不需要任何电缆或是连接线,再也不会有乱成一团的线圈,也不会有繁杂的连接过程,更不会因为连接错误而损坏设备的危险——简直就是所有人的梦想。
目前炒得最厉害的无线技术要算是Wi-Fi了,它号称可以不使用任何一根连接线就可以把家里的消费电器、电脑统统组合为一个整体,让我们轻松地共享宽带国际互联网、数字相簿、音乐和电影。无论你走到哪里,人们都会告诉你:Wi-Fi就是所有连接的解决方法。要连接电脑?用Wi-Fi。要在宽带网上用游戏机联网打游戏?用Wi-Fi。要在家里任何地方都能听音乐看电影?用Wi-Fi。上面这些还只是在家庭中的使用,而在办公方面,Wi-Fi的用处似乎更大,很多咖啡馆、火车店、候机厅里都具有基于Wi-Fi的无线宽带国际互联网连接服务(被称作“热点Hotspot”),为那些备有Wi-
Fi设备的顾客们提供方便。
象Wi-Fi目前这种宣传推广的力度,无疑会引起许多并不太了解详情的消费者的盲目举动。在一些早期设计的Wi-Fi设备的使用上,已经出现了如实际效果不能尽如人意、标准不一、不好解决的技术障碍以及价格混乱等诸多问题。在真正加入到Wi-Fi行列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它那些隐藏在神秘感之下的事实,Wi-Fi究竟是所有麻烦的解决之道,还是一个新技术的泡沫呢?
什么是Wi-Fi?
Wi-Fi是一种无线连接系统,和蓝牙技术一样,它采用无线电波传输数据,因此意味着Wi-Fi设备的连接不需要明确的指向性,甚至没有严格的使用空间限制。它更大的优点是其数据传输速度是蓝牙的10~50倍,也能够长距离连接,还可以同时连接两个以上的设备。
Wi-Fi大约在一两年前就已经得到使用了,不过都是被应用在电脑和一些PDA(个人数字助理)设备上,提供无线上网的便利。不过现在情况已经有所改变,生产厂家们开始将Wi-Fi技术应用到新一代的电视机、Wi-Fi音响、音控台和数码相机上,因此你可以把电影、音乐和图片都储存在电脑里,然后通过Wi-Fi方式把数据传输到房间里各种支持Wi-Fi的终端设备上欣赏。这种从电脑上通过无线网络把各种文件传输到其他设备上的过程被称作是“数据流”(Streaming),有了这种传输方式,当你想要观看图片、欣赏电影或是听音乐的时候就不必总是呆在家里了,只要在无线网络所覆盖的范围内,你可以在任何你觉得舒服的地方都可以心情享受。另外,通过Wi-Fi,你还可以随时进入国际互联网,打网上游戏、收听网络广播或是下载电视节目表。生产厂家们认为Wi-Fi将对人们储存和欣赏音乐/视频的方式产生一次革命。
Wi-Fi需要哪些设备?
Wi-Fi是通过各项设备上的适配器来完成的,这些适配器具有比较短的发射天线,并且内置有微型的发射器和接收器。如果你目前的设备不支持Wi-Fi,就必须要购买与此设备相对应的适配器。例如微软的XBOX游戏机这类消费电器一般是需要带有以太网插口的适配器,在电脑上也可以使用USB接口,而笔记本电脑和PDA这类设备则是使用PC卡、SD卡、CF卡适配器来实现无线互联。如果你想让家里所有的电器都无线互联起来,也就是说要使两个以上的设备同时工作,就必须要买一个无线分配器,如果要实现自动共享上网连接,分配器也一定要具备这一功能。
如果所有的设备都到位而调试完毕,你就可以享受Wi-Fi之梦了:家里所有的娱乐设备都能从存储器中提取、传输并且播放音乐、视频和图片,不管你是在卧室还是花园里,都可以用台式电脑或是笔记本电脑同时上网,玩网络游戏或是订购商品,而且这一切都不需要任何连接线!听起来很不错吧?不过还有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存在。
传输标准多样性存在的问题
Wi-Fi让人搞不太清楚的地方首先就是它的名字,Wireless Fidelity根本就不是一个技术标准的名称,实际上只是一个认证标准的标记,有了这个标记,就可以保证无线设备之间可以相互连接通讯。在Wi-Fi 这个认证标准的背后,其技术实质是802.11无线传输协议,分为3种主要格式,分别由结尾字母a、b、g来区别。这三种不同的协议格式就是让人最为困惑的地方,至少它们相互间的兼容性就不一样,所以你在买这类产品之前一定要搞清楚。
最早、使用最广泛的协议是802.11b,提供11Mbps的传输速度,工作频率2.4GHz。接下来的是802.11a协议,传输速度达到54Mbps,工作频率较高,为5GHz,显然,其速度是802.11b的5倍,但不同的工作频率使其不能和原有的标准协议兼容。最后也是最新的协议为802.11g,传输速度仍然是54Mbps,但工作频率降为2.4GHz,因此可以向下兼容802.11b格式。
从理论上来看,802.11g似乎是最佳的选择,既能够使用大量的802.11b设备,也具有很快的传输速度。然而,这种广泛的兼容性却是802.11g协议格式的麻烦所在:与802.11b共享的2.4GHz工作频率正好是最为繁忙的频率之一。蓝牙设备、无线视频发射器、无线监视器、部分无线电话甚至是微波炉也同时工作在这一频率,因此,其传输效果和稳定性大打折扣。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迅猛发展,Wi-Fi是自去年来电子领域最为热门的一个话题,它的全称是“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指通过无线电波传输数据,在不需要任何连接线的情况下让多个电器设备共同工作。对音响领域来说,Wi-Fi也意味着未来的一种全新的消费方式:不需要任何让人头痛的信号线、视频线、音频线,你都可以自由操控所有的音响设备,并且在家里、办公室甚至大街上你都可以欣赏到自己喜欢的音乐和电影,音响的工作空间将不再仅局限在某个特定的房间里。听上去是不是很诱人呢?此文就讨论了Wi-Fi的现状、面临的一些问题和未来的趋势。
设备与设备之间无数的连接线是最让技术狂热份子们痛恨的了,对于那些由于害怕麻烦而放弃接触最新的技术改进的人来说更是如此,这就是为什么无线连接技术让每个人都兴奋不已的最重要的原因。通过无线技术,人们可以把一大堆设备连接起来而不需要任何电缆或是连接线,再也不会有乱成一团的线圈,也不会有繁杂的连接过程,更不会因为连接错误而损坏设备的危险——简直就是所有人的梦想。
目前炒得最厉害的无线技术要算是Wi-Fi了,它号称可以不使用任何一根连接线就可以把家里的消费电器、电脑统统组合为一个整体,让我们轻松地共享宽带国际互联网、数字相簿、音乐和电影。无论你走到哪里,人们都会告诉你:Wi-Fi就是所有连接的解决方法。要连接电脑?用Wi-Fi。要在宽带网上用游戏机联网打游戏?用Wi-Fi。要在家里任何地方都能听音乐看电影?用Wi-Fi。上面这些还只是在家庭中的使用,而在办公方面,Wi-Fi的用处似乎更大,很多咖啡馆、火车店、候机厅里都具有基于Wi-Fi的无线宽带国际互联网连接服务(被称作“热点Hotspot”),为那些备有Wi-Fi设备的顾客们提供方便。
象Wi-Fi目前这种宣传推广的力度,无疑会引起许多并不太了解详情的消费者的盲目举动。在一些早期设计的Wi-Fi设备的使用上,已经出现了如实际效果不能尽如人意、标准不一、不好解决的技术障碍以及价格混乱等诸多问题。在真正加入到Wi-Fi行列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它那些隐藏在神秘感之下的事实,Wi-Fi究竟是所有麻烦的解决之道,还是一个新技术的泡沫呢?
什么是Wi-Fi?
Wi-Fi是一种无线连接系统,和蓝牙技术一样,它采用无线电波传输数据,因此意味着Wi-Fi设备的连接不需要明确的指向性,甚至没有严格的使用空间限制。它更大的优点是其数据传输速度是蓝牙的10~50倍,也能够长距离连接,还可以同时连接两个以上的设备。
Wi-Fi大约在一两年前就已经得到使用了,不过都是被应用在电脑和一些PDA(个人数字助理)设备上,提供无线上网的便利。不过现在情况已经有所改变,生产厂家们开始将Wi-Fi技术应用到新一代的电视机、Wi-Fi音响、音控台和数码相机上,因此你可以把电影、音乐和图片都储存在电脑里,然后通过Wi-Fi方式把数据传输到房间里各种支持Wi-Fi的终端设备上欣赏。这种从电脑上通过无线网络把各种文件传输到其他设备上的过程被称作是“数据流”(Streaming),有了这种传输方式,当你想要观看图片、欣赏电影或是听音乐的时候就不必总是呆在家里了,只要在无线网络所覆盖的范围内,你可以在任何你觉得舒服的地方都可以心情享受。另外,通过Wi-Fi,你还可以随时进入国际互联网,打网上游戏、收听网络广播或是下载电视节目表。生产厂家们认为Wi-Fi将对人们储存和欣赏音乐/视频的方式产生一次革命。
Wi-Fi需要哪些设备?
Wi-Fi是通过各项设备上的适配器来完成的,这些适配器具有比较短的发射天线,并且内置有微型的发射器和接收器。如果你目前的设备不支持Wi-Fi,就必须要购买与此设备相对应的适配器。例如微软的XBOX游戏机这类消费电器一般是需要带有以太网插口的适配器,在电脑上也可以使用USB接口,而笔记本电脑和PDA这类设备则是使用PC卡、SD卡、CF卡适配器来实现无线互联。如果你想让家里所有的电器都无线互联起来,也就是说要使两个以上的设备同时工作,就必须要买一个无线分配器,如果要实现自动共享上网连接,分配器也一定要具备这一功能。
如果所有的设备都到位而调试完毕,你就可以享受Wi-Fi之梦了:家里所有的娱乐设备都能从存储器中提取、传输并且播放音乐、视频和图片,不管你是在卧室还是花园里,都可以用台式电脑或是笔记本电脑同时上网,玩网络游戏或是订购商品,而且这一切都不需要任何连接线!听起来很不错吧?不过还有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存在。
传输标准多样性存在的问题
Wi-Fi让人搞不太清楚的地方首先就是它的名字,Wireless Fidelity根本就不是一个技术标准的名称,实际上只是一个认证标准的标记,有了这个标记,就可以保证无线设备之间可以相互连接通讯。在Wi-Fi 这个认证标准的背后,其技术实质是802.11无线传输协议,分为3种主要格式,分别由结尾字母a、b、g来区别。这三种不同的协议格式就是让人最为困惑的地方,至少它们相互间的兼容性就不一样,所以你在买这类产品之前一定要搞清楚。
最早、使用最广泛的协议是802.11b,提供11Mbps的传输速度,工作频率2.4GHz。接下来的是802.11a协议,传输速度达到54Mbps,工作频率较高,为5GHz,显然,其速度是802.11b的5倍,但不同的工作频率使其不能和原有的标准协议兼容。最后也是最新的协议为802.11g,传输速度仍然是54Mbps,但工作频率降为2.4GHz,因此可以向下兼容802.11b格式。
从理论上来看,802.11g似乎是最佳的选择,既能够使用大量的802.11b设备,也具有很快的传输速度。然而,这种广泛的兼容性却是802.11g协议格式的麻烦所在:与802.11b共享的2.4GHz工作频率正好是最为繁忙的频率之一。蓝牙设备、无线视频发射器、无线监视器、部分无线电话甚至是微波炉也同时工作在这一频率,因此,其传输效果和稳定性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