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应用的领头羊,大型企业在信息化发展中深化应用、加快升级的态势,有力提升了信息化整体发展水平。当前,大型企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越来越强,信息化正融入国民经济主战场。今年入选信息化500强的企业收入大幅度提高,从2003年的3.45万亿元上升到8.91万亿元,5年来提高到相当于GDP30%左右的水平。专家指出,这些率先实现信息化的企业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带动力量,这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最新进展表明,我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的态势正在提速。
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的生命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成为中国企业信息化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日前刚刚发布的2007年度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调查报告提出:“当前大型企业信息化发展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第一是要进一步提升信息化领导力;第二是要深层次认识信息化的商业价值,建设有效益的企业信息化;第三是要加强信息化的风险管理。”诸多专家指出,大型企业信息化已经进入深化应用的新阶段,信息化领导力和宏观规划能力显著提升,而信息安全和风险管理正成为最新的热门需求。
大型企业信息化进入深化应用新阶段
大型企业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先行者,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大规模开展了基础设施建设,而最新的调查表明,大型企业信息化已经迈过基础设施建设阶段,进入深化应用的新时期。
调查显示,大型企业信息化投入占固定资产投入的比重,继2002年、2003年、2004年3次下降,2005年略有回升后,2006年再次下降到10.33%。这说明基础建设高潮已过,企业信息化进入深化应用的阶段。具体表现在信息化和业务的融合已经得到比较充分的重视,有越来越多的信息化部门重视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并且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沟通,沟通的内容也不仅限于业务需求,还逐步涉及业务战略和客户需求方面。
企业电子商务是信息化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调查数据表明,在开展电子商务的信息化500强大型企业中,通过电子商务进行销售、采购业务的比率逐年上升。电子商务销售额比率上升到2007年的31.03%,采购额比率上升到2007年的33.99%。供应链管理提高了信息化龙头实力,有27.57%的企业已经进入生产计划同步阶段。
业内专家由此指出:由于企业的基础设施技术已经基本完成,投资重点开始向软件和服务转移;随着IT产品应用范围的拓展和应用水平的提高,企业对于IT服务提供商所提供服务的需求正在逐步细化和复杂化,投资日趋理性化,对于服务价值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也在相应提高,对信息化价值的判断力增强;信息化效益稳步提升,核心业务贡献率上升。虚拟财务系统建设已经基本完成,这表明信息化应用已开始进入深入应用阶段。
从另一个角度看,500强企业认为2008年最需要解决的前3个安全问题分别是“病毒”、“安全审计”和“商业泄密”,商业泄密问题成为目前大型企业信息安全问题中新的关注点,也表明500强企业进入了深化应用阶段。
信息化领导力和宏观规划能力显著提升
调查显示,信息化领导力逐步增强,目前已经有83.2%的企业由企业高层担任信息化工作的主管。对信息化机构的认知水平得到提高,信息化机构已经被大部分企业看成是企业的商业策略合作伙伴或者决策力来源,信息化战略规划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为信息化和业务的融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信息化领导力显著增强的前提下,企业信息化的宏观规划水平也逐渐被提上日程。调查数据显示,信息化战略规划已经得到企业的充分重视,500强企业中目前已经有98.44%企业制定了信息化规划。已制定信息化规划的企业中,有87.15%企业的信息化规划是基于业务战略制定的,企业平均审视信息化战略的周期为11.32月,大部分企业每年都会重新审视信息化战略规划,使之符合企业业务战略的需要。有89.02%的企业信息化规划获得高层批准。这三项数据说明大部分企业的信息化和企业发展战略的一致性得到了保证。
企业信息化顶层规划能力的显著提升,还体现在信息化决策支持系统建设、供应链管理和IT架构建设方面。首先,目前有97%的信息化500强企业开始进行信息化决策支持的建设,其中有31.47%的企业建设了BI系统,并有21%的企业信息化决策支持程度达到中级以上的水平,其中有7%已经达到高级水平。该数据表明,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信息化决策支持的建设得到重视,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IT架构建设方面获得大型企业关注。调查显示,信息系统的变更能力平均为98.24天,还处于比较初级的水平,但同时有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开始关注这方面的建设,有57.61%的企业准备开始进行总体IT架构设计。
更多企业加强风险管理和安全保障
记者近期走访了多名信息化专家和企业CIO,他们一致认为,今年政府、行业、企业等国民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加强了对信息安全保障的重视。这一趋势在大型企业信息化中尤其明显。信息安全正成为大型企业信息化的一大热门需求。
如何把握信息化的风险依然是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专家指出,这需要企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科学决策、精心组织、强化管理,在体制、管理、观念、组成人员的素质、资金预算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进行适当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等方面的创新,对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管理方式等进行合理的优化和整合,以适应信息化的需要,从而保证信息化建设在深水区稳步、安全地向前发展。
研究发现,在萨班斯法案影响下,风险和内部控制管理成为2007年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注点之一。根据统计数据,500强企业中已经有63.52%的企业进行了IT审计,有25.46%的企业信息化对内控管理的支持达到“企业内部管理过程能够提供适用的可以遵循的法律法规性的合理保证”的水平,有37.99%的500强企业可以借助信息化进行实时风险监控。一个突出的体现是,IT运维服务管理成为企业信息化主管重点关注领域。随着中国企业组织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在金融、电信等行业,IT基础设施建设、核心应用系统建设已基本完成,信息化水平已达到一个较高的层级,下一步关注的是如何更好地发挥IT基础设施的作用,IT运维管理成为企业信息化主管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
专家指出,我国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下一步的信息化重点,应以信息化能力建设为目标,提升信息化的能力。在建设有效益的信息化方面,应把效益提高当作一个动态过程。展望未来,中国大型企业信息化发展,将不断提高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从实现信息技术与管理的融合,向实现信息化战略与企业战略的融合转变,向信息化模式与企业商业模式的融合转变。从技术创新、业务创新、管理创新、战略创新,向引领产业变革、转变经济结构、提高国家竞争优势的目标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