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变频器行业发展特征
上世纪80年代外资变频器产品开始进入我国市场,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90年代以来变频器在我国的应用越发普及,行业规模迅速扩大。慧聪行业研究表明,我国变频器行业主要表现出以下特征:
Ø行业规模和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1993年我国变频器市场容量不足4亿元,到1999年已达到28亿元,目前则达到100亿元左右。随着市场的扩大和用户端需求的多样化,国内变频器产品的功能在不断完善和增加,集成度和系统化越来越高,使用更加方便,并且已经出现某些专用变频器产品。另外,变频器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从工厂的生产加工设备到中央空调、从重型机械到轻纺行业、从0.4KW的小功率到900KW大功率电机都已广泛使用,且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Ø与外资品牌相比,内资品牌在技术上存在一定差距
我国变频器配套产业的实力相对较弱,国产品牌无论在技术、加工制造、工业设计等方面还是在资金实力方面,都与国外品牌存在一定差距。目前,外资品牌在国内变频器市场的占有率约为80%。本土变频器企业主要生产V/F控制产品。对于性能优越、技术含量高的矢量变频器等产品,国内绝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开发出成熟的产品。虽然个别表现突出的内资品牌如深圳英威腾、成都希望森兰等,已有同类档次较高的变频器产品问世,但与国际巨头相比,其产品的种类、规格还有待进一步充实和丰富。
Ø外资品牌仍占主导地位,同时本土优势品牌实力迅速提升
中国市场的吸引力也导致台资、外资的介入,例如西门子、三菱、ABB、台湾普传等。到目前为止,活跃在中国市场的外资品牌约为40余个。同时涌现出近百家的内资品牌,这些变频器的生产厂商主要集中在沿海开放省市如广东、山东、江苏等地。目前内资品牌中市场份额最大的如深圳英威腾、成都希望森兰、烟台惠丰等企业06年的销售额都突破1亿元。其中深圳英威腾、成都希望森兰都推出了矢量产品,其中深圳英威腾不但低压矢量产品的功率规格已经比较丰富,还拥有成熟的中压矢量产品,其综合产品线齐全程度逐步接近国际顶级品牌。
2.中国中、低压变频器产品的主要应用领域
中、低压变频器产品的应用涉及到我国国民经济的许多领域,行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下游相关行业和应用领域的影响。本节简要介绍中低压变频器产品的主要应用领域如公用工程、市政、煤炭、油气开采、石化、塑胶、纺织化纤、食品饮料行业等。关于2006我国中低压变频器市场的行业分布的具体情况,请参考附录中的表10部分。
1)工业公用工程
公用工程是工业领域必不可少的配套设施,包括水循环和排水系统、压缩空气系统、蒸汽和热力系统、中央空调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等。这些公用工程设施主要是风机水泵类负载,功率在7.5-75KW之间,使用变频器以节能为主要目的。
公用工程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工业领域,因此变频器在这一应用应域的前景与我国工业景气程度相关。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6年我国工业增加值突破9万亿元,达到9035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02年增长了57.9%,年均增长12.1%;2007年1至6月份,国内生产总值106,768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第二产业总产值为55,454亿元,同比增长13.6%。
2006年工业公用工程领域的市场容量约25亿元,占整个中低压变频器市场容量的1/3左右。其中中压变频器应用较少,市场容量约1亿元。需要说明的是,工业公用工程不是一个行业的概念,它分散在下面所述的各个行业中,因此在计算各行业总的市场容量时对工业公用工程领域不在计算在内。
2)纺织化纤
纺织化纤行业是我国变频器产品应用的主要行业之一,应用变频器设备主要包括化纤生产中的螺杆挤出机、前纺(拉伸、卷绕)设备和后加工(牵伸、剪切)设备等,纺织机械中的并条机、粗纱机、络筒机,针织领域中的大圆机等。目前,我国的纺织行业主要应用欧美和日本品牌的变频器产品,国内各大变频器生产企业正将该行业作为市场开拓的重点。
中国拥有超过全球30%的纺织品生产能力和全球1/4的纺机市场。2006年,
我国共有一定规模以上的纺织机械生产企业700余个,其中提供大型整机的企业超过150个。
2006年纺织化纤行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产销衔接良好。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4,618亿元,同比增长21.3%;销售产值24,109亿元,增长21.6%;产销率达97.9%,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3个百分点。纱产量1,722万吨,增长19.9%;化纤2,025万吨,增长12.9%;布438亿米,增长14.8%;服装170亿件,增长11.9%。
从整体看,2007年我国纺织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比较有利。近年来,随着纺织行业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产业结构进一步得到了优化,企业适应激烈国际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这些将有利于纺织行业面对多变的外部环境,保持竞争优势。纺织行业的稳定发展将带动变频器产品在该行业内推广和应用。同时,在未来的几年中,我国的纺织行业将面临业内竞争的压力、跨国集团进入本地市场的冲击以及人民币升值对纺织品出口的影响等因素的考验,行业利润率受到压缩,内部挖潜和提升运营效率的压力一方面将进一步推动变频器在该行业的应用,另一方面也对变频器产品的综合性价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新的行业格局势必对变频器产品提出更高的要求。
2006年纺织化纤行业的变频器市场容量约14亿元,主要是低压变频器。
3)煤炭行业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产煤国。2006年,随着宏观调控成效的进一步显现,我国煤炭投资、生产、运输、需求和实现利润继续保持增长,但增幅明显回落。煤炭市场供需总体平衡,部分地区、部分时段、部分煤种的紧张与过剩并存,价格虽有小幅涨落,但总体保持稳定。据统计局公报,全国原煤产量23.8亿吨,同比增长8%。
2007年,从煤炭需求看,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成效的逐步显现,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步伐不会减缓,主要耗煤行业耗煤指标继续下降。预计2007年煤炭需求增幅将有所回落。从煤炭产能看,根据在建煤矿规模和建设周期,2007年后的几年将是新增产能集中释放期,新投产能力将增加较多,煤炭设备投资将带动变频器的应用。
煤炭行业作为我国能源基础行业一直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欲使其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大力推广高新技术,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及自动化控制水平。作为一种强弱电混合、机电一体的综合性技术,变频调速其近年来的发展为煤炭企业正在进行着的工业现代化高产、高效建设提供了良好契机。
变频调速技术较早用于煤炭行业是矿井提升机,目前发达国家变频器已将变频器普遍用于带式输送机的调速或带式输送机起动控制、风机调速(包括主通风机和局部通风机)以及水泵的调速。在上述设备中采用变频器除了提高传动性能外,更主要的是可以节省能源。
中压变频器在煤炭行业应用最多,以2006年国内中压变频器8.9亿元的市场容量来看,其中约有4亿元是集中在煤炭行业;另外低压变频器在煤炭行业也有3亿左右的市场容量。2006年煤炭行业中低压变频器的市场总容量约7亿元。
4)油气钻采行业
2004年以来原油价格维持高位,油气钻采行业一直处在高景气周期,我国三大油企勘探费用支出保持20%以上的增长水平。以中石油为例,用于油气勘探的资本支出由2003年的523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105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4%。近期我国在石油天然气领域出现了一系列重大资源发现,如10亿吨原油地质储量的河北冀东南堡油田、5000亿立方米地质储量四川龙岗气田、近2亿吨原油地质储量的新疆塔河油田12区等,这会进一步刺激油气勘探的热情。未来三年,预计用于石油勘探开采的资本支出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15%以上。
变频器在石油开采行业主要用于采油机(磕头机)、注水泵、潜水泵、输油泵、气体压缩机等负载类型,主要以电机节能为目的。2006年该行业的中低压变频器市场容量约7亿元,其中中压变频器约2亿元。
5)冶金行业
2006年中国冶金行业产品产量保持了比较快的增长,但增长速度与去年相比略有下降。截止2006年底,全国累计生产生铁40,085万吨,同比增长23.1%;生产粗钢41,622万吨,同比增长20.1%;生产钢材46,356万吨,同比增长26.7%。
表2:2001-2006年中国主要金属产品产量
年份 |
生铁 |
钢 |
成品钢材 |
十种有色金属 | ||||
万吨 |
增长率 |
万吨 |
增长率 |
万吨 |
增长率 |
万吨 |
增长率 | |
2001 |
14,541 |
|
14,893 |
|
15,745 |
|
856 |
|
2002 |
17,075 |
17.4% |
18,155 |
21.9% |
19,218 |
22.1% |
979 |
14.4% |
2003 |
20,231 |
18.4% |
22,012 |
21.2% |
23,582 |
22.7% |
1,171 |
19.6% |
2004 |
25,185 |
24.4% |
27,246 |
23.8% |
29,739 |
26.1% |
1,370 |
17.0% |
2005 |
32,551 |
29.2% |
34,638 |
27.1% |
36,576 |
23.0% |
1,559 |
13.8% |
2006 |
40,085 |
23.1% |
41,622 |
20.1% |
46,356 |
26.7% |
1,888 |
21.1%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6年中国冶金行业投资受政策影响下降了2.5%,但是投资规模依然巨大,除了新上项目较多外,一些大的集团也扩充了产能,例如鞍钢在营口鲅鱼圈的1,500万吨项目、首钢搬迁以及曹妃甸钢厂的建设。
同时,现在矿石资源不受国家管制后,民营资本进入冶金行业,中小规模的钢铁企业数量增加,这些小钢铁在各地属于当地的地方经济支柱,因此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冶金行业的整体投资规模。
表3:2005-2006年中国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情况
年份 |
黑色金属投资 |
有色金属投资 |
合计投资 | |||
亿元 |
增长率 |
亿元 |
增长率 |
亿元 |
增长率 | |
2005 |
2,304.1 |
|
761.4 |
|
3,065.5 |
|
2006 |
2,246.5 |
-2.5% |
973.86 |
27.9% |
3,220.4 |
5.1%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冶金行业在经历了几年的快速增长后,未来几年在政策的影响下增速将放慢。根据国家颁布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我国钢铁产业发展将向控制总量增长,推动技术升级和产业布局、产品结构调整转变,新增生产能力将与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相结合,原则上不再大幅度扩大钢铁生产能力,投资的放缓将影响该行业变频器市场容量的进一步扩大。
变频器在冶金行业的应用主要有板材和线材的轧机、卷取机、风机、料浆泵等。2006年我国冶金行业的中低压变频器市场约7亿元,其中中压产品的市场容量约1.5亿元左右。
6)电力行业
我国发电能力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到2006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62,200万千瓦,同比增长20.3%,其中火电装机容量达48,405万千瓦,水电12,875万千瓦,分别占全国总发电装机容量的77.82%和20.67%,同比增长23.7%和9.5%。全国发电量达28,3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5%,其中火电发电量达23,573亿千瓦时,水电4,167亿千瓦时,分别占2006年全国总发电量的83.17%和14.7%,同比增长分别为15.3%和5.1%。
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对中、低压变频器行业的影响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我国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降耗”等需求促进中低压变频器行业的发展,并对该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电煤消耗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一半,火电用水占工业用水的40%,二氧化硫排放占全国排放量的一半以上,烟尘排放量占全国排放量的20%,产生的灰渣占全国的70%。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6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仅下降1.23%,没有实现下降4%左右的预期目标。节能减排关系到国计民生,但在“十一五”首年节能减排指标就已失守,因此成为2007年我国两会关注的焦点。从以上统计数据可见,电力行业的运营是节能减排指标失守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变频器可以在许多行业内高效地节约电能(同时提高工艺水平),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大力推广变频器在各行业的应用可以减轻电力行业发电量指标的压力,节约电能的同时减少排放量,降低能耗。
另一方面,电力行业也是变频器产品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从我国火电厂中与变频器相关的控制过程看,风、煤、水、渣和尾气系统的传动装置都适合中、低压变频器的应用。其中,除煤系统(排粉机、给煤机)外,其它4类系统均以风机水泵类负载为主。变频器产品主要用来改变煤量、粉量、水量等,以适应负载的变化,最终达到节约能源、提高控制工艺水平的目的,对火电厂的节能、降耗、减排、安全、稳定运行有重要意义。
2006年我国电力行业中低压变频器的市场容量约5亿元,其中中压产品只有3000万元左右,其余绝大部分是低压产品。
7)建材行业
建材工业是我国重要的材料工业,其产品包括建筑材料及制品、非金属矿及制品、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三大门类,广泛应用于建筑、军工、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和人民生活等领域。
整体看,2006年,建材行业经济运行总体保持稳定发展态势。生产销售增速明显加快,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有了新的改善。2006年,全国生产水泥12.4亿吨,比上年增长15.5%,增幅同比提高4.9个百分点;生产平板玻璃40499万重箱,增长13.3%,回落3.5个百分点。深加工玻璃、石膏板、建筑陶瓷、耐火材料、石材加工和砖瓦生产增幅超过或接近25%。规模以上建材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13275亿元,增长29.1%,增幅高于上年4.4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4210亿元,增长21.6%。平均产销率为97.7%,高于上年0.62个百分点。
2007年国内外环境总体对发展建材工业比较有利。目前外资普遍看好我国建材业,跨国投资兼并重组、整合中国建材市场资源的步伐加快。另外,经济内在的增长动力仍然强劲。与建材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住、行消费结构升级,基础设施投入的加大和新农村建设、城市化进程加快,一些重大项目的具体实施和推进,都将继续拉动建材工业实现较快增长。未来1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建材工业将会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发展速度将高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3到4个百分点。预计到2010年,建材工业产值将会达到1万多亿元,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变频器产品主要应用于建材行业的鼓风机、粉碎机、皮带传送机、排气风机、回转窑等领域。据相关机构统计,我国的水泥生产能力中的70%左右是技术水平落后的立窑,能耗较高。通过变频器改造,能够节电10%至20%,同时提高产品质量的可控性。随着我国建材行业良好的发展趋势,变频器产品在以上各传动机械方面推广应用的发展空间很大。
2006年我国建材行业中低压变频器的市场容量约5亿元,主要是低压产品。
8)石化行业
石化行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动脉。2006年,我国共有炼油企业122个,其中中国石化集团和中国石油集团占国内炼油能力的89%,该行业处于寡头垄断格局(中石化,52%;中石油,37%)。2006年,我国原油加工量为3亿吨,同比增长5%,但该增长速度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5%左右。同时,我国成品油行业的成长趋势也随之放缓。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国内对石化产品的需求快速增长。预计到2010年,我国汽油、柴油、煤油的需求量将达1.85亿至1.89亿吨,乙烯需求量将达2500至2600万吨。
为满足国内各行业对石化产品的需求,2006年我国石化行业增大了投资力度,其中在石油加工、炼焦、核燃料加工领域共完成投资944.75亿元,同比增长17.9%。同时,2006年也是我国炼油、乙烯规模化装置的建设年,“十一五”规划中炼油、乙烯等大规模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一些改、扩建项目也在火热进行中,掀起了石化一体化项目的新一轮建设热潮。
对于石油加工(炼油),变频器主要应用于各类泵、压缩机和公用工程方面,以达到控制工艺水平的目的。目前,我国石化行业的这些领域变频器产品装配率不高,发展潜力巨大。
2006年石化行业的变频器市场容量约为4亿元,其中中压变频器约3000万元左右,其余大部分是低压变频器。
9)塑胶行业
塑胶行业是一个基础行业,与电子电器、汽车、医疗器械、日常生活用品等行业均有密切的联系。据中国模具工业协会的统计,2006年我国塑胶行业的年产值约为290亿元,同比增长18%。另外据不完全统计(部分企业备有配套注塑车间),我国有近680个注塑机生产企业,140,000个塑胶成型企业,30,000个模具企业。业内人士预测,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塑胶行业的年增长率将在12%至15%之间。
变频器在塑胶行业主要应用各类加工机械中,包括注塑机、挤出机、中空成型机等。注塑机用电量最大的是与其配套的油泵电机,占注塑机用电量的80%以上。由于传统定量泵注塑机固有的弊端,例如通过阀门调节的方式满足负载需求,经常出现溢流的现象。应用变频器之后,油泵电机可以根据负载的要求实现变速运行,彻底消除溢流现象,同时降低电机的能耗,达到节能效果,平均节电率可以达到20%左右。挤出机是通过交流滑差电动机传动,存在耗电量大、能效低、速度精度差等问题,影响产品的质量;采用变频调速可以大大改善其速度调节精度,同时有明显的节电效果。中空成型机中的供风系统、液压成型系统等也均适合采用变频器改造,达到节能和提高产品工艺水平的双重好处。
2006年塑胶行业的变频器市场容量约3亿元,主要是低压变频器。
10)食品和饮料行业
中国的食品饮料行业一直以来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2006年,软饮料制造业保持快速增长,完成销售产值1335.7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88%。另一方面,我国食品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751.06亿元,同比增长25.74%。全行业实现利润268.5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8.35亿元。
我国食品饮料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近两年增速较快。在各级政府部门倡导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强农产品加工和深加工的呼吁下,许多食品饮料企业在不同程度上引进设备进行食品的精细加工,促进了食品饮料设备行业的发展。
自2006年后半年起,我国食品饮料行业面临生产成本上涨的压力,导致食品饮料整体价格上升。2006年食品价格上涨幅度超过CPI的平均涨幅,达2.3%,其中粮食上涨2.7%。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的增长和居民消费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日益提高,对食品饮料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多,在品种和质量上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食品饮料行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的安定,该行业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不会很大。在未来的几年中,我国食品饮料行业仍将保持平稳增长,同时加强食品饮料加工设备的技术水平和制造工艺,确保产品的健康和安全。
变频器产品在我国食品饮料行业主要应用于生产设施、传输设备和包装设备,以小功率变频器产品为主。在该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过程中,变频器产品也将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业内企业所接受,在通过节能降低制造成本、改善加工工艺和产品质量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2006年食品饮料行业的变频器市场容量约3亿元,主要是低压变频器。
11)市政行业
市政行业关系到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供水、采暖、燃气、废水处理系统等。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在全国的800个城市,45,000个乡镇中,较大的城市均设有燃气系统,北方的城市均设有供暖系统,所有城市和绝大多数乡镇均设有供水系统。
我国市政工程建设中,关于“水”系统的建设项目居多。2006年我国城市供水综合能力达23973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达6122万立方米/日,城市用水普及率达92.97%,污水处理率达56%,同比增长7.6%。由于我国基础薄弱,水资源匮乏,在未来的几年中我国仍将建立一系列的供水工程机污水处理工程,以提高供水综合能力和水资源的利用率,满足日益增长的居民生活用水及
工业用水的需求。2006年,我国燃气、水生产与供应行业共完成投资970.87亿元,同比增长23.9%。其中,自来水生产与供应行业共完成投资640.18亿元,同比增长25.8%。
变频器产品在市政建设行业主要应用于风机和泵类负载。在市政供水系统中,主要负载包括供水泵和取水泵,变频器容量一般为75KW至2,500KW,其中,超过750KW通常采用中压变频器。在供暖系统中,变频器主要用于主热水泵的转速调节,功率从55KW至315KW不等。目前该领域的变频器装配率较低。废水处理领域对变频器产品的要求较简单,功率在22KW至315KW范围内居多。
变频器产品在市政行业的市场机会主要来自新项目。据我国“十一五”规划,在未来的5至10年内,市政特别是水处理领域的发展速度将十分可观。2006年变频器在市政行业的市场容量约3亿元,其中低压变频器约为2.2亿元,中压变频器约8000万元。
12)造纸印刷行业
据中国造纸协会的调查,2006年,我国造纸行业共有纸及纸板生产企业约3500个,全年销售收入达3100亿元左右,纸、纸板和纸浆的产量都较上年同期有明显增长。从2006年的生产和消费形势分析来看,全年生产和消费均呈现升高的走势,并保持了较高速度增长,人均年消费量为50公斤,比上年的45公斤增长了10%以上。
我国的印刷行业是一个历史悠久、体系庞杂的行业,和若干行业有密切联系,例如油墨业、造纸业、印刷机械业、包装业等。2006年我国印刷产业总产值约为1571.48亿元,同比增长16.97%。在2006及过去五年中,我国印刷行业产值的年增长率均超过15%,目前尚未见放缓的迹象。
我国造纸和印刷行业所用机械种类较多,其中传动机械在较为复杂的工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印刷业中的复合机。现代化的造纸和印刷设备较多地采用多电机分部传动,即在每一个传动分部安装交流电机,并配置变频器,要求各分部能够实现同步控制,也能在一定范围内调速。
由于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稳定发展所拉动的内需增长,我国造纸和印刷行业的年产量连年增长,目前市场潜力仍然十分可观。据统计,我国目前印刷品的年消费水平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因此,随着造纸和印刷行业的发展,为满足节能和提高工艺水平的需要,业内数量众多的生产企业都将有更新和升级设备的潜在需求,而对于交流电机驱动的机械设备都适合装配变频器,例如印刷行业中的胶印机、胶订机、不干胶标签印刷机、切纸机、折页机;造纸行业中的磨浆机、纸浆泵、清水泵等设备。在这些设备中,相当一部分设备曾经采用电磁调速电机(俗称滑差电机)控制转速,在耗能和控制工艺方面无法与变频器相比,无疑将会被取代。变频器是造纸和印刷行业节能降耗、提高工艺水平的理想选择。
2006年造纸和印刷行业的变频器市场容量约2亿元,主要是低压变频器。
3.中国中低压变频器市场容量及潜在容量
1988年日本三垦公司的第一台低压变频器进入中国,使我国的电机调速从直流调速开始进入了交流变频调速时代。到20世纪90年代初,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认识到变频器的作用并尝试使用,国外的变频器产品大量涌进中国的市场。1996年,国家原机械部等四部委推荐国产29个厂家33个规格的变频器,但由于我国工业基础较差,由于制造工艺落后及资金实力不足等原因,难以和国外知名品牌抗衡。
据统计,1993年我国变频器市场容量不足4亿元,到1999年已达到28亿元之巨,其市场增长速度可见一斑。期间,内资品牌也在学习中不断进步、成长。较早进入该市场的国内品牌有烟台惠丰、四川佳灵、华为安圣等。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中、低压变频器行业继续迅速发展。从2000年至今,我国中、低压变频器市场平均年销量增长率超过20%(约25%左右)。根据2007年9月份慧聪行业研究院第三研究所对我国中、低压变频器市场的调研,其中包括对主要变频器生产企业的探访,工商数据,慧聪网“科信杯”2006中国变频器十大品牌及风云人物评选活动资料积累,以及相关期刊论文,2006年我国中、低压变频器的市场容量约为76亿元,占当年国内变频器市场总容量的80%以上;其中中压变频器部分为8.9亿元。
虽然我国正从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但整体看,我国仍是个能耗大国。据业内专家分析,我国电动机总装机容量约为5.8亿千瓦,占全国总耗电量的60%至70%。其中,交流电动机占90%左右,即5.22亿千瓦,但目前只有约5000万千瓦的电动机是带变频控制的,配置率不到10%。实际上交流电动机中约70-80%即3.5-4亿千瓦适合配置变频器,其中30-40%可以实现控制水平和运行效率的显著提高,还有至少40%也就是2亿千瓦具有明显的节能潜力。如果这2亿千瓦适合做节能改造的电动机当中有1/4装配变频器,按年平均运行4000小时、平均节电率20%计算,年节电潜力为400亿千瓦时,接近2006年三峡电站的年发电量(三峡电站2006年完成发电量约492.49亿千瓦时)。
为挖掘电机系统的能效潜力,推动传动与控制领域变频调速等新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并进一步了解我国变频器市场状况,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产业与市场研究所从2005年年底开展了第三届中国变频器用户调查工作。根据已经发布的调查报告,机电产品市场杂志社主编李卫玲告诉记者,“至少在10年以后,中国的变频器市场才能饱和并趋于成熟,我国变频器的市场潜力为1200亿至1800亿元”。
根据中国工控网对国内中、低压变频器市场过去几年市场规模的统计数字,慧聪行业研究院第三研究所对未来5年我国中、低压变频器市场容量进行了估算。到2011年,我国中低压变频器市场容量可达150亿元左右。其中,低压变频器市场容量在120亿元左右,中压变频器市场容量将超过30亿元。具体情况请见下表。
表4:未来5年低压变频器市场规模的预估(亿元)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48.6 |
57.8 |
60.9 |
67.2 |
75.3 |
84.3 |
94.4 |
105.7 |
118.4 |
表5:未来5年中压变频器市场规模的预估(亿元)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3.4 |
4.7 |
6.6 |
8.9 |
11.6 |
15 |
19.6 |
25.4 |
33 |
4.中国中低压变频器行业竞争格局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变频器行业在我国已经发展了20多年,期间经历了认知阶段、组装阶段和研发制造阶段。在过去的几年里,变频器生产企业,尤其是中、低压变频器生产企业“群雄并起”,目前,该行业正在逐步成熟,下一步将进入全面成熟和行业整合时期。
从市场份额看,内资品牌的市场份额已从2005年的15%迅速扩大到2006年的20%左右,但仍有80%被外资品牌占据。其中日本品牌占30%左右的市场份额,欧美品牌占40%左右,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品牌约占10%。从国内中、低压变频器市场的品牌数量看,内资品牌数量最多,约占70%。虽然少数规模领先的本土企业例如深圳英威腾、成都希望森兰等品牌效应正在逐渐形成,但整体实力尚不足以和国际顶级品牌即德国西门子、瑞士ABB两大巨头相抗衡。差距是明显存在的,包括技术水平、资本实力、生产管理等方面,但这些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中国中、低压变频器的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其中深圳的变频器企业数量和销量明显超出其它区域,另外分布在四川、山东等地的生产企业也表现出一定的实力。
从内资品牌(不包括台湾品牌)看,中国中、低压变频器行业的集中度不高。以2006年所占市场份额为主,综合考虑其它因素,例如发展速度、业内口碑等,内资品牌可以分为3个档次。各集团的代表企业如下图所示(集团内企业排名不分先后次序)。从市场份额看,第一集团内单个企业2006年的销售额均在1至1.2亿元之间;第二集团,0.5至0.8亿元之间;其它部分中企业的销售额低于0.4亿元。以上所指销售额均包含增值税。另外,对同时经营非变频器业务的企业,只统计了其变频器业务的销售额。
如下图所示,2006年中国中低压变频器市场80%左右的市场份额被外资品牌占据,内资品牌的第一集团占4.7%,第二集团占4%左右,由于内资品牌众多,除第一、第二集团外的其它企业占到11.3%的份额。虽然从截止到2006年末的统计数据看,中国中低压变频器市场的集中度并不高,但和过去几年相比已显示出提高的趋势。随着该行业的逐步成熟,品牌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
图1:2006年中国中低压变频器市场概况
5.品牌比较
综观我国中低压变频器行业20多年的高速发展,目前该行业的竞争格局已初步形成。在此期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的高速发展,国际知名品牌纷纷进入中国,实行“本土化”战略,降低成本,扩大其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从品牌数量看,外资品牌已有40余个,绝大部分是中、低压变频器,少数兼有高压产品。西门子在天津、ABB在北京、富士在无锡、三肯在江阴、东芝在辽阳、安川在上海、艾默生在深圳、施耐德在苏州、三菱在大连、丹佛斯在天津等,或独资,或合资,纷纷建立生产基地,生产不同系列品牌的变频器(关于外资品牌进入中国较为详细的情况如下表所示)。因此中国的变频器市场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有业内人士称,中国是全球范围内变频器品牌最丰富的国家。
表6:国外变频器品牌在中国投资状况(非全部)
厂商 |
地点 |
年份 |
简介 |
西门子 |
天津 |
1995 |
SEDL是西门子与天津电气传动研究所及天津机电工业控股集团成立的合资公司。经过2005年的一次大幅度增资,目前生产已经覆盖大型传动、标准变频器、电机、发电设备等多个领域。 |
ABB |
北京 |
1994 |
北京ABB电气传动系统有限公司建于1994年,经1995年扩建后,产能供给水平大幅提高 |
富士 |
无锡 |
1998 |
无锡工厂是日本富士与美国通用共同投资的生产单位。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变频器产品生产基地 |
三菱 |
大连 |
1996 |
作为三菱的独资企业,从生产小型断路器开始,发展到覆盖变频器、运动控制等产品线 |
安川 |
上海 |
1996 |
生产安川部分系列的变频器和伺服产品 |
施耐德 |
苏州 |
2002 |
产品以变频器为主,并提供相关技术支持与服务 |
台达 |
吴江 |
2001 |
是国内最大的变频器生产基地。除生产台达品牌产品外,也为若干知名品牌提供OEM服务 |
爱默生 |
深圳 |
1990 |
即原来的华为安圣,2001年被爱默生收购 |
三垦 |
江阴 |
1999 |
三垦力达电气(江阴)有限公司成立;2003年,被日本三垦电气株式会社正式控股,成为其子公司 |
丹佛斯 |
浙江 |
2005 |
丹佛斯收购浙江海利普公司 |
博世力士乐 |
深圳 |
2006 |
作为全球著名的专业型传动领域的高科技企业,德国博世力士乐公司全资收购深圳市康沃电气技术有限公司和其所控股的西安春日网络能源有限公司的经营性资产,并在中国境内注册成立一家全新的外商独资企业——博世力士乐电子传动与控制(深圳)有限公司。 |
作为全球著名的专业型传动领域的高科技企业,德国博世力士乐公司全资收购深圳市康沃电气技术有限公司和其所控股的西安春日网络能源有限公司的经营性资产,并在中国境内注册成立一家全新的外商独资企业——博世力士乐电子传动与控制(深圳)有限公司。
日本品牌进入中国较早,对中国变频器市场较为熟悉,有针对性地推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变频器产品,将变频器定位于节能器,小功率,专业化,在节能领域或OEM配套方面表现较为突出。我国中、低压变频器市场曾出现日本品牌一统天下的局面,但近几年日本品牌的市场份额逐步被欧美和内资品牌蚕食,2006年市场占有率已降到30%左右。富士(Fuji)、东芝(Toshiba)、三菱(Mitsubishi)、安川(Yaskawa)、日立(Hitachi)、三肯(Sanken)、松下电工(National)、松下电器(Panasonic)、明电舍(meiden)、欧姆龙(Omron)、春日(Kasuga)等是较有代表性的日本品牌。
欧美品牌虽然进入中国相对较晚,但很快就凭借其先进的控制技术、优良的质量和友好的用户使用界面等优势在中国变频器市场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大部分欧美知名变频器品牌都已进入中国,在国内中、低压变频器市场的份额已达40%左右。其中有代表性的品牌包括瑞士ABB(阿西亚·布郎·勃法瑞)、美国AB(罗克韦尔)、丹麦Danfoss(丹佛斯)、英国EURO(欧陆)、法国Schneider(施耐德)、德国SIEMENS(西门子)、芬兰VACON(瓦萨)等。特别是ABB和西门子座位两大外资顶级品牌,市场份额远超其他品牌,具有大部分外资品牌难以企及的综合实力。
台湾品牌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也相对较早,多数产品带有日本品牌的痕迹。目前较有代表性的台湾品牌有台达、台安、普传等。韩国变频器品牌目前只有LG在中国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台湾品牌和韩国品牌在我国中低压变频器市场的市场约占10%左右的市场份额。
面对“多国联军”割据一方的中国中、低压变频器市场,中国内资品牌在学习和探索中起步,逐步发展壮大。目前内资品牌以从零起步发展到现在20%的市场份额,原来由欧美品牌、日本品牌占绝对优势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改变;从2006年中国中、低压变频器的市场份额看,内资品牌的总体份额已经远远超过台湾品牌和韩国品牌,与欧美和日本品牌的差距正逐步缩小,行业内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本节以下部分通过内资品牌和外资品牌的对比,简要总结内资品牌的优势和劣势。
(1)优势
Ø营销网络和服务优势
营销网络是内资品牌与国际品牌的竞争中最得力的武器之一。优秀的本
土企业往往拥有由销售片区、办事处、代理商组成的销售网络,在全国
重要城市还建有用户服务中心,零配件充足,服务及时。内资品牌在客户跟踪回访、售后响应、对特殊客户的个性化定制服务等方面明显优于国际品牌。
Ø价格优势
与外资品牌相比,内资品牌产品价格一般要低30%至40%。随着生产规
模扩大,在零、配件采购中侃价实力会进一步提高,成本有望进一步降
低,从而在保证价格优势的前提下提高盈利能力。
Ø少数优秀品牌的产品综合性能日益接近国际知名品牌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剧,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技术和信息的交流更加频繁也更为顺畅,变频器产品技术的差异程度正逐渐降低,许多优秀内资企业正从各方面向国际品牌考拢,如核心元器件IGBT采用德国和日本的进口产品,单片机采用Intel公司的87C196MC或TI公司的DSP,管理上采用ERP系统等。相对于外资品牌,内资品牌的设计更适合中国国情,如宽电压工作范围、宽温度适应范围、汉化效果更好、有中文提示功能等。在控制软件方面,内资品牌可以根据客户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发和修改,对行业特殊需求能做到个性化处理、快速响应,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2)劣势
与外资优势品牌相比,内资品牌在产品线的齐全程度方面,以及产品可靠性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
Ø综合技术实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主要表现在产品线不够齐全,产品故障率偏高,而且普遍没有成套电气控制设备。由于内资品牌进入电气传动领域时间较短,技术和产品基础相对薄弱,其产品线很难象ABB、西门子两大外资顶级品牌那样实现各电压等级、各功率段的覆盖,缺乏产品线协同优势。内资品牌的故障率也高一些,普遍达到7%以上,表现最好的内资品牌故障率也有4-5%,而较大的几家外资品牌故障率普遍在3%左右。另外外资顶级品牌西门子和ABB还分别可以提供电力和冶金行业整套的电气设备和系统解决方案,这也是内资企业无法做到的。
Ø产业规模和品牌知名度尚待提高
目前外资品牌占据了我国中低压变频器市场的前12强,其年销售额最小的也在2亿元左右。内资品牌中规模最大的英威腾已经排名在13名之后,其他企业的规模更小。而变频器产品一般有3年左右的成熟期,质量是否可靠,性能是否稳定,需要客户使用时间的检验。由于大部分本土企业成立的历史不长,产品线还在完善当中,许多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较短,在产品的成熟度和品牌知名度方面很难与历史悠久的国际知名品牌抗衡。另外,由于中国中低压变频器市场的特殊性,外资品牌先入为主,对内资品牌参与市场竞争带来不利影响。当然在内资品牌起步的初期,的确有部分产品质量不过关,可靠性与稳定性较差,影响了内资品牌的业内口碑。近几年随着本土企业的成长、综合实力迅速提高,目前内资品牌的口碑已明显改善,但要彻底改变用户对的整体印象,尚需生产企业的共同努力和时间的考验。
6.主要品牌
6.1外资品牌
目前,外资品牌在中国中、低压变频器市场仍占主导地位。从过去的几年看,欧美品牌的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ABB与西门子的表现尤为突出。日本品牌在欧美及内资品牌的冲击下,市场份额有所下降。但因其进入中国变频器市场较早,有良好的市场基础,仍占有相当的份额,各代表品牌仍有较强的竞争实力。根据本次市场调研的结果,2005和2006年销售额前11名的外资品牌如下表所示。
表7:前11个外资品牌2005、2006年中、低压变频器销额(亿元人民币)
名次 |
供应商名称 |
2005年销售额 |
2006年销售额 |
1 |
ABB |
11.5 |
14.5 |
2 |
西门子 |
11.2 |
13 |
3 |
富士电机 |
6.7 |
6.5 |
4 |
三菱电机 |
5.2 |
5.2 |
5 |
安川电机 |
4.4 |
5.1 |
6 |
台达 |
3.5 |
5 |
7 |
施耐德 |
3.6 |
4.5 |
8 |
艾默生 |
3 |
3.5 |
9 |
丹佛斯 |
1.9 |
2.5 |
10 |
三肯 |
2.3 |
2.4 |
11 |
AB |
1.7 |
2 |
12 |
瓦萨 |
1.4 |
1.8 |
(1)ABB
作为全球500强企业之一,ABB集团由两个历史100多年的国际性企业,即瑞典的阿西亚公司(ASEA)和瑞士的布朗勃法瑞公司(BBCBrownBoveri)在1988年合并而来,总部位于瑞士苏黎世,并在苏黎世、斯德哥尔摩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1994年ABB集团将中国总部从香港迁至北京。在中国ABB拥有23个公司和销售办事处,27个合资和独资公司,和遍布全国38个城市的销售与服务网络。拥有员工8000多名。
在所有变频器供应商中,ABB拥有最大的变频器服务队伍,现场服务工程师分布在世界各地。另外,ABB变频器联盟是技术合作伙伴网络,在许多国家都有支持机构。
北京ABB电气传动系统有限公司是ABB集团在中国地区交、直流传动产品的主要供货厂商,生产销售的传动产品用于从0.12kW至27,000kW的电机速度控制,广泛应用于传送带、挤压机、提升机及风机、泵类负载。在冶金、石化、空调、制冷、供水、建材、印刷及纺织等诸多领域。经过2005年的扩建,ABB的产能和服务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其年业务增长率在30%左右。ABB的销售渠道以分销为主,设在各地的办事处和服务中心负责技术支持及其它各种服务,及时满足客户的需求。
2005年该公司的中低压变频器业务销售额约11.5亿人民币,其中中压变频器约为2.5亿人民币;2006年该公司中低压变频器业务销售额约14.5亿人民币,其中中压变频器约为3亿人民币。
(2)西门子
西门子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电气工程和电子公司之一,其业务遍及全球190多个国家,在全世界拥有大约600家工厂、研发中心和销售办事处,业务运营分别由13个业务集团负责,变频器业务隶属于自动化与驱动集团。通过并购Flender电机,西门子在变频器、电机、减速机三部分形成了较完整的产品线,其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西门子已在中国建立了70多家运营企业和60个地方办事处。1995年初,西门子与天津机电工业控股集团公司(TMEIC)及天津电气传动设计研究所(TRIED)在天津合资组建西门子电气传动有限公司(SEDL),主要生产标准传动、部分大型传动及电机产品,服务于冶金、矿山、石油化工、起重、电梯、造纸、纺织、公共运输及风力发电等领域。2005年3月9日,西门子宣布投资5.5亿人民币建立SEDL的新工厂,将成为生产电机、驱动产品及发电机的全球化工厂,并为亚太市场提供服务。
西门子提供不同需求的全系列变频器产品,从标准传动系列到高性能的工程型变频器,功率范围覆盖100KW至10MW。由于其产品的强大竞争力,在纺织、石油、冶金等行业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在轧机和起重领域更占绝对优势。
西门子采用直销、分销混合的销售体系,包括全国范围内的销售办事处、控股公司、系统集成商和分销商。在中国的60余个签约代理商主要分布于5个销售区域,分别由北京、沈阳、上海、广州、武汉、成都的销售办事处管理。对于大客户和大型工程商,西门子通常采用直销方式。
2005年西门子在国内市场的中低压变频器业务销售额约为11.2亿人民币,其中中压产品为2亿人民币;2006年其中低压变频器业务销售额约为13亿人民币,其中中压产品约2.5亿人民币。
(3)富士电机
富士电机集团是日本最大的综合性机电产品制造厂家之一,始建于1923年。在中国,富士电机集团拥有35个生产或销售机构,投资总额已达9.6亿人民币,雇用中国职工数达到4,500名,经营电机控制设备、受配电设备、驱动控制设备、半导体元件、图像元件、以及自动售货机等诸多领域。
富士电机(上海)有限公司是富士电机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提供变频器、伺服系统、可编程控制器、低压电器等工业自动化控制类产品。该公司拥有强大的销售网络,并在国内设立了13个办事处,联合富士电机技术服务(深圳)有限公司及设立在上海、北京、成都、沈阳等城市的分支机构,形成完善的销售和服务体系。
作为中国用户使用较早的变频器品牌之一,富士在中国变频器市场曾创下辉煌的历史,虽然近年来在欧美和其它强势品牌的冲击下,市场份额逐步被蚕食,但在供水、中央空调、纺织等细分领域内仍然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2005年富士在中国的变频器业务销售额为6.7亿人民币,2006约为6.5亿人民币,均为低压变频器业务。
(4)三菱电机
三菱电机在中国从1978年承接宝山钢铁总厂发电设备开始,向中国的广大客户提供各种工业用与家用的机电设备、电力设备、电梯、空调机等各类产品及设备。1987年在上海成立了首家合资公司--“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该公司从三菱电机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全电脑控制交流变频变压电梯技术,并很快实现了国产化生产。截至2006年7月,三菱电机在中国的合资、独资企业已达26家。
三菱提供除大型传动以外的全系列变频器产品,主要集中在中、小功率段,客户以OEM行业为主。作为较早进入中国变频器市场的企业,三菱拥有良好的市场基础,包括稳定的客户群及整套的代理、分销体系。由于其较为保守的市场策略,在近年竞争较为激烈、动荡的中国变频器市场发展较慢,2006年的销售额与2005年相比几乎没有增长,约为5.2亿人民币,均为低压变频器业务。
(5)安川电机
安川电机是日系品牌中少数成长较快的之一,在上海建有变频器工厂,其产品在电梯和提升机械行业占据领先地位。安川除了变频器之外还有伺服系统,即使在世界范围来看,安川电机的伺服和变频器的市场份额也是名列前茅的。其销售主要通过代理商来完成。
2005年安川电机在国内市场的变频器业务销售额约4.4亿人民币,2006约为5.1亿人民币,均为低压变频器。
(6)台达
台湾台达集团总部位于台北市内湖科技园区,目前拥有8个子公司、31个生产基地、33个研发中心、超过6万名员工,是电源管理、电子零组件、视讯产品领域的知名供应商,并逐步在工业自动化、网络及无线传输、汽车电子等方面有所发展。
在1992年至2001年期间,台达集团陆续在中国大陆建立生产基地,先后成立了东莞厂区、天津厂区、吴江厂区.以及位于上海的中达电通公司、亮讯科技公司等。
台达变频器是台达机电自动化领域的主打产品之一,近年来发展迅速,应用较多的行业包括纺织、机械、塑料、造纸等。其销售渠道采用直销和代理相结合的方式。
2005年台达在国内的变频器业务收入约为3.5亿人民币,2006年约5亿人民币,均为低压变频器。
(7)施耐德
施耐德从95年开始进入中国变频器市场,2002年在苏州投资建厂,拥有6条完备的生产线,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辐射全国的3个现代化物流中心,及客户支持中心;拥有全系列的变频器技术,提供从软起动器、通用变频器,到风机水泵专用变频器、工程型变频器的多种选择,并提供变频器应用中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可满足用户应用、通讯、系统集成的各种要求,月生产能力高达18000台。目前,施耐德变频器产品已被广泛应用在机床、机械制造、造纸、冶金、水泥以及能源采集等行业。2006年,为便于与其它部门更好地沟通与合作,施耐德将中国变频器总部由苏州迁至上海。
施耐德在变频器销售方面以分销商为主,注重与客户和合作伙伴之间持久关系的培养。经销商、系统集成商、承包商和指定经销商占公司销售额的大部分。
2005年施耐德在国内的变频器业务销售额约3.6亿人民币,2006年约4.5亿人民币,主要是低压变频器。
(8)艾默生
美国艾默生公司创建于1890年,总部设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是国际电气领域3大著名公司之一,位居世界500强第360位,经营领域涉及网络能源、过程控制、工业自动化、环境调节、家电和工具五大领域。
艾默生网络能源(中国)有限公司是美国艾默生公司下属子公司,在中国设有约30个办事处及29个用户服务中心,遍布全国主要城市,涉足中国的电子政务、金融、能源、交通、化工、纺织、教育、医疗等行业。
变频器是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的一个重要业务单元。2001年10月,艾默生正式宣布从华为收购了安圣电气(原华为电气)。其变频器主要应用在供水、小型生产线,注塑机等领域。通过2001年的收购,艾默生充分利用安圣电气的变频器销售渠道,不但生产和销售通用变频器、矢量控制变频器,而且提供门机、电梯等专用变频器。销售渠道以代理方式为主。
2005年艾默生在国内的变频器业务销售额约3亿人民币,2006年约3.5亿人民币,均为低压变频器。
(9)丹麦丹佛斯
丹佛斯公司是丹麦最大的工业企业之一,也是世界范围内控制器、制冷和空调控制器、精密机械、电子元件及机电装置领域中的知名制造商。2005年11月1日,丹佛斯为扩大中国市场的变频器业务,并购了国内从事中低端变频器业务的浙江海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销售额实现跨越式增长。
丹佛斯05年在国内市场的变频器销售额约1.9亿人民币,06年约2.5亿人民币,主要是低压变频器。
(10)日本三肯
三肯和富士同为进入中国变频器市场最早的两家企业,目前三肯在供水领域仍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另外在江阴设立了工厂,在江苏的纺织机械市场取得了较好的销售业绩。但由于综合技术实力和市场定位等方面的问题,近年来其在中国市场的总体份额持续萎缩。
三肯2005年在国内变频器市场的销售额为2.3亿人民币,2006年约为2.4亿人民币,几乎没有增长。其产品主要是低压变频器。
(11)A-B(Allen-Bradley)
A-B(Allen-Bradley)是美国的一家工业自动化企业,成立于1903年,1985年被罗克韦尔收购。目前A-B是北美最大的自动化专业公司之一,产品系列有PLC、传动系统、运动控制系统、自动化软件等。A-B的变频器产品早在1987年就进入中国,其产品主要定位于高端市场,与电力、石化、矿山、冶金等领域大型的国家级工程配套。
A-B2005年在国内变频器市场的销售额约为1.7亿人民币,2006年约为2亿人民币,以低压变频器为主。
(12)芬兰瓦萨(VACON)
芬兰瓦萨是芬兰小城市瓦萨当地的控制公司,1993年成立。其前身是瑞典的STRONGB,于20世纪60年代成立,与丹佛斯并称为变频器的鼻祖。2005年销售额达到1.28亿欧元。
芬兰瓦萨于1999年进入中国,迄今为止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完善的销售和服务网络,其变频器在机床、矿山、船舶、石油石化、纺织机械等行业应用较多。
2005年芬兰瓦萨在中国市场的中低压变频器销售额约1.4亿人民币,其中中压产品约3000万人民币;2006年中低压变频器销售额约1.8亿人民币,其中中压产品约4000万人民币;其余为低压产品。
6.2内资品牌
我国的变频器市场从上世纪80年的起始阶段开始就被外资品牌所占据。在欧美、日本等诸多强势品牌林立的市场环境中,内资品牌不断学习、吸收和积累经验,逐步发展壮大。从整体看,虽然目前无论从技术、资本还是管理方法方面尚不能与知名国际品牌抗衡,但个别生产企业已经在众多的内资品牌中脱颖而出,表现出相当的竞争实力。本节以下部分简要介绍内资品牌中表现相对突出的第一集团企业和部分第二集团企业。
1.第一集团
(1)深圳英威腾
英威腾成立于2002年4月,是近几年成长最快的本土变频器企业之一,不到五年时间已成为中国变频器行业的领先品牌。其产品在石化、钢铁、建材、油田、化工、纺织、印刷、塑胶、矿山等行业应用较多。
2005年5月英威腾推出高端的矢量控制型产品,成为继华为所属安圣电气(已被艾默生收购)之后极少数推出成熟的矢量型变频器产品的本土企业。目前其产品线包括中低端的V/F控制和高端的矢量控制,除低压变频器之外还有中压产品,功率范围覆盖0.4KW-2400KW,是产品范围最广、规格最齐全的内资变频器厂家。
英威腾在全国建立了系统的营销网络,在无锡、北京、西安、济南、沈阳、上海、武汉、泉州等地设立了20多家销售分支机构,36个客户联保中心,并在印度、巴基斯坦、伊朗、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20多个国家发展了代理商,产品打入中东、南美和欧洲市场。致力于成为国际知名的变频器品牌是英威腾的远景目标。
2005年英威腾销售额为6000余万元,2006年突破1.2亿元,2007年销售额预计将达到2亿元以上。其产品结构以低压变频器为主,中压变频器为辅。
(2)烟台惠丰
烟台惠丰电子有限公司(欧瑞传动电气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是中国最早致力于国产变频研发的企业之一。其产品在建材、纺织、印染、塑胶、食品、供水等行业应用较多。2007年初,惠丰与香港的投资者合资成立了欧瑞传动电气有限公司,新公司的成立有利于其产品的国际市场拓展。
惠丰在30多个城市建立了办事处,在上百个城市建立服务网点,部分产品出口到东南亚、中东、南美等地区。
惠丰近年来的销售业绩增长比较平稳,2005年销售额约1.1亿元,2006年约1.2亿元,预计2007年为1.4亿元左右,主要是低压产品。
(3)成都希望森兰
希望森兰变频器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四川的大陆希望集团出资组建,致力于变频技术的研发及相关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其产品在建材、化工、石油、制药等领域应用较多。
在技术方面,森兰建立了希望电子研究所,并与浙江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发。在经营管理方面,森兰吸收了希望集团多年的管理经验,有民营企业的灵活性,当然也存在一些家族企业的特点。
森兰的销售渠道以各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销售服务公司为主,在全国拥有13个分公司和26个办事处。在发展过程中,森兰注重市场推广和广告宣传,目前在业内已打造出一定的品牌效应。但由于种种原因,近三四年来其变频器业务出现增长停滞的态势,2004年销售额为1亿元,2005年约9400万元,2006年约1.1亿元左右,主要是低压产品。
2.第二集团
(1)深圳汇川
深圳市汇川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4月,是集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变频器专业生产厂商。公司起点高,管理方式先进,汇聚了一批优秀的技术和营销人才,具有较强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能力。汇川拥有较成熟的矢量型高性能驱动器,在短短几年中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变频器主流的内资品牌之一。汇川变频器产品分为四大主流系列,主要应用于电梯、机床、拉丝机、注塑机、冶金、化工、供水、皮革机械、防治设备等行业。
汇川在深圳以外没有建立正式的办事处,但有多名销售人员在全国的主要区域进行销售工作。
汇川近年来业务增长迅速,2005年销售额约4000万元,2006年约8000万元。
(2)深圳安邦信
源于江苏七洲集团下属企业“七洲长吉电力电子有限公司”,安邦信成立于1992年8月,是经国家电子工业部认定的第一批20家变频器生产定点厂之一。1998年江苏七洲长吉电力电子公司迁至深圳,更名为“安邦信”,成为了中国大陆国产变频器深圳生产、研发的第一家企业。成立初期,公司经营定位于空调变频控制器的技术研发与变频器SKD大散件组装,国内首家研制开发出具有国际技术水准的空调变频控制器。
安邦信采用“厂商联合,共建市场帝国”的营销方针,重视与经销商、代理商之间的合作,国、内外共拥有200多个,市场遍布国内、外500个城市和地区。在国内,安邦信有12个办事处,客户以OEM为主,行业集中在塑机、线材机械、纺织机械、供水、石油等。
2006年其销售额约5千万元。
3.其它
(1)山东新风光电子
新风光电子研发变频器的历史较早,其前身风光电子在80年代末就已经开始研究,曾经被国家电子工业局、山东省经贸委定点为生产变频调速器的厂家。但多年来其业务发展速度缓慢。2005年其销售额约为2500万元人民币,2006年约3000万元,其销售额的70%集中在中压领域,另外30%为高压产品。
(2)深圳阿尔法
深圳市阿尔法变频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家由风险资本参股经营的现代化高新企业,从事变频器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致力于开发各种变频技术和产品,引进国外技术,并与国内科研机构有技术合作。
阿尔法有8个办事处,其销售以代理方式为主。公司客户以OEM及项目客户为主,约各占一半,应用领域有塑胶机械、纺织机械、空压机、供水、水泥等。
2006年其销售额约3千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