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五十年的发展,我国氟化工产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GDP以近10%的速度增长,氟化物的需求年增长率达到12%以上。特别是汽车、电子信息、建筑与石油化工业的迅猛发展,为氟化工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对氟的需求增长率将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中国已经成为国际制造业的主要基地,丰富的萤石资源、良好的投资环境、广阔的市场、相对低廉的制造成本,使得国际氟化工企业及加工型企业纷纷进入中国,为中国的氟化工产品提高质量和品级、采用国际标准、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控制原料萤石的出口
萤石作为氟化工行业最主要的原料,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我们氟化工行业的迅速发展,对原料的需求日益高涨,因此氟化工界各方人士呼吁国家对储量大、品位高、品质好、开采成本低的萤石矿要实行重点保护性开采,要大幅度削减萤石矿产的出口许可证配额,对萤石等出口优势矿产,将受到政府严格的总产量限制。
以氟化钙含量统计,萤石有两种规格,≤97%和>97%,其中>97%为酸级萤石。近年我国萤石的出口情况见表1。
表1 近年我国萤石的出口情况
年份 |
出口量(氟化钙含量≤97%) |
出口量(氟化钙含量>97%) |
1996 |
51.5 |
54.6 |
1997 |
52.8 |
76.1 |
1998 |
44.9 |
86.7 |
1999 |
28.7 |
93.5 |
2000 |
30.8 |
89.0 |
2001 |
20.8 |
90.1 |
2002 |
20.0 |
80.7 |
2003 |
11.5 |
83.7 |
2004 |
9.3 |
74.1 |
2005 |
7.0 |
65.8 |
2006 |
5.9 |
58.4 |
在看到氟化工产业良好的发展势头的同时,我们不可忽视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所面临的愈益突出的问题。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基本问题有:
(1)不可再生资源的无序开采和浪费。20世纪80年代,浙江省还在为自己拥有高品位酸级萤石矿产资源而沾沾自喜,20年后,却不得不向外省寻找萤石来源。如何有序开采和提高不可再生的萤石资源的利用价值,是摆在全球氟化工业界的共同问题。
(2)环境污染与安全事故。氟化工往往伴随着介质的高腐蚀性、有机氟废水的难生化性、四氟乙烯之类单体那样的易爆性,对清洁生产和安全运行而言,其难度相对较大。加上国内氟化工企业的高分散性,一些企业规模过小,为追求低成本而过于缩减投资,必要的环境保护和安全卫生设施得不到保障,其造成的污染与安全事故令人担忧。即使是国内外的大企业,也都曾经发生过爆炸中毒事故。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3)低水平重复建设与恶性竞争。一方面,氟化工企业为了取得成本竞争优势,同时受到高端产品技术的制约,纷纷在低端产业扩大生产规模,另一方面,有萤石或硫酸的企业也纷纷想进入或正在进入氟化工产业,这些企业能够进入的也必然是低端产业,因而低水平重复建设与恶性竞争难以避免。
(4)研发投入不足,制约了氟化工的后续发展,特别是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薄弱,已逐渐成为制约氟化工纵深发展的瓶颈。一些产品尽管已经研制出来,但要满足终端用户的要求从而推广应用却仍有很大障碍。跨行业的上下游联系实在不够紧密。
(5)人们对氟材料认识上的误区,无疑也是阻碍氟化工发展的因素,尤其是媒体对氟产品的误导,其反作用更加不容忽视。
发展建议
据慧聪网行业研究院分析师曹婷介绍,按照我国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理念的要求,加大萤石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的力度,在保护中开发,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加大研究开发投入,用先进技术改造氟化工产业,培育和扶持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增强行业竞合意识,细分市场,延伸产业链,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品价值,向高产出、低消耗、少污染、精细化、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推进,为我国氟化工产业营造一片新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