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截至2025年10月28日,A股市场消费电子领域呈现显著复苏态势。数据显示,申万二级行业分类下已有39家消费电子企业披露三季报,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的公司达29家,其中16家同步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政策层面,2025年电子产业扶持政策持续加码,多地出台智能终端制造专项补贴及研发税收优惠,为行业注入发展动能。行业统计显示,电子元件进口替代率同比提升12%,消费电子产业链国产化率突破68%,反映国内电子产业正加速构建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体系。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电子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指出,在国家"十四五"电子信息产业规划及地方专项政策支持下,消费电子企业经营效率显著提升。第三季度39家样本公司中,29家实现营收同比增长,平均增幅达18.7%;净利润同比增长企业占比达54%,其中16家企业实现营收与利润同步增长。细分领域表现亮眼,智能控制器板块营收同比增长14.25%,电子元件制造板块净利润同比增长超50%。行业分析师指出,政策红利叠加市场需求回暖,推动电子制造企业产能利用率回升至92%,带动全产业链景气度提升。
头部企业通过技术升级与市场开拓实现业绩突破。某智能控制器企业第三季度实现营收28.24亿元,同比增长14.25%;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40.01%,其电子控制器业务营收突破27亿元,同比增长11.29%。另一家电子元件厂商第三季度营收达7.82亿元,同比增长53.05%,净利润增幅达3052.98%,主要得益于天线、散热模组等电子组件需求激增。电子材料企业东尼电子第三季度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111.39%,新能源业务营收占比提升至35%,显示电子企业正加速布局高附加值领域。
消费电子企业依托技术积累向新兴领域延伸。多家上市公司将电子技术优势拓展至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及智能机器人领域。例如,某电子元件企业为头部机器人厂商开发柔性电路板(FPC)产品,同步推进车载电子显示模组研发;另一家企业利用电子控制技术开发AI玩具、智能传感系统等产品矩阵。行业统计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电子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6.8%,较去年同期提升1.2个百分点,智能穿戴设备、车载电子等新兴领域营收贡献率突破40%。
当前电子产业增长呈现两大特征:一是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智能制造专项补贴带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二是技术创新形成竞争壁垒,头部企业通过电子材料研发、生产工艺升级实现产品溢价。随着5G通信、人工智能等技术渗透率提升,电子产业正从传统消费电子向智能终端制造全面转型。行业分析师预测,2025年消费电子板块全年营收增速有望达15%-18%,电子元件国产化替代进程将推动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而言,2025年消费电子产业在政策支持与技术创新双重驱动下,展现出强劲的增长韧性。企业通过深化电子技术应用、拓展新兴市场领域,不仅实现了业绩的稳步增长,更推动了产业链整体竞争力的提升。随着电子产业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行业有望持续释放发展动能,成为支撑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