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全球氮肥行业在农业需求和工业应用的共同推动下,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同时,工业领域如化工、医药等行业对氮肥的需求也呈上升趋势。以下是2025年氮肥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全球人口持续增加,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氮肥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投入品,其市场需求保持刚性。2022年全球氮肥市场规模已突破1,200亿美元,《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氮肥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预计到2027年将以年均复合增长率4.5%的速度持续扩展,达到约1,500亿美元。现从三大方面来分析氮肥行业发展现状。
2024年底尿素产能已达6919万吨/年,同比增加196万吨/年,2025年预计新增尿素产能660万吨/年,其中 190万吨/年产能于上半年投产,推动尿素供应能力持续增强。产量方面,1-5月全国氮肥产量达2205.5万吨纯氮,同比增长8.6%,若维持2024年开工率,全年氮肥产量将突破4970万吨纯氮。原材料保障上,2025年全国煤炭产量力争达48亿吨左右,无烟煤供应稳定增长,支撑煤头氮肥企业成本下行,但气头企业因天然气价格偏高仍面临经营压力。
农业领域,2025年全国春耕期间氮肥需求量达959.4万吨纯氮,全年农用化肥需求中氮肥占比接近20%,同时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追肥用量持续增长。非农领域尿素需求稳定在2200万吨左右,复合肥生产、电厂脱硫脱硝等工业场景成为重要增长极,带动1-5月氮肥表观消费量达2004.7万吨纯氮,同比增长6.8%。
受供应宽松与原料降价双重影响,1-5月尿素平均出厂价降至1733元/吨,同比跌幅达20.1%,其中5月单月价格1799元/吨,较去年同期减少398元/吨。春耕期间尿素价格低于去年同期,虽有小幅反弹,但供需基本面决定价格难现大幅上涨态势。
氮肥是指以氮为主要成分,具有N标明量,施于土壤可提供植物氮素营养的单元肥料。氮肥是世界化肥生产和使用量最大的肥料品种;适宜的氮肥用量对于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质量有重要作用,按种类划分,氮肥包括尿素、碳酸氢铵、氯化铵、硫酸铵等,其中尿素约占施用量的60%。我国尿素产能和产量均为世界第一位,占世界总量的1/3左右。
华北地区尿素产能达2021万吨,而区域需求仅约660万吨,供需矛盾突出使其成为全国最大氮肥输出区域,91% 的产能来自煤头企业,依托煤炭资源优势保障生产稳定。2024年区域农业需求360万吨,工业需求300万吨,大颗粒尿素因掺混肥生产需求保持增长态势。
2025年东北地区尿素需求量预计达700万吨,较上年增加20万吨,复合肥工厂产能扩张至1100万吨,旺季尿素日用量达11400吨,带动原料肥需求激增。截至2月底,区域到货量529万吨,虽较去年同期增加32万吨,但用肥旺季仍可能因货物下摆不足出现局部紧平衡。
华东地区尿素产能 1565 万吨,占全国 21%,2024 年产量 1633 万吨,同比增长 11.72%,而全年需求达 1840 万吨,呈现需求大于供应的格局。区域内农业需求 895 万吨、工业需求 945 万吨,上半年市场将维持供需两旺特征,但价格反弹高度受限。
68家重点氮肥企业被下达全年及春耕最低生产计划,需保障装置安全稳定运行,做好原料储备与产品外运。1-5月尿素产销率达96.8%,虽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但企业通过优化排产仍实现供需动态平衡。
当前传统氮肥产品仍占主导,高效肥品种占比偏低,企业正加速发展增值尿素、缓控释肥等产品,同时强化农化服务指导科学施肥。这一转型既响应化肥减量增效政策,也能通过产品溢价缓解行业微利压力。
骨干企业需维护氮肥价格在合理区间波动,杜绝变相加价等行为。在满足国内需求前提下,结合淡旺季特点适时适量出口,1-5月氮肥累计出口208.6万吨纯氮,同比增长28.3%,有效消化部分过剩产能。
2025年氮肥行业呈现 “供应充足、需求增长、价格承压、转型加速” 的鲜明特征。区域市场分化明显,华北输出压力与东北局部紧平衡并存,而保供提质、产品升级与出口调控成为行业稳定运行的核心抓手。未来行业需在产能优化与绿色转型中寻求平衡,通过技术创新与市场调控应对微利常态化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