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9月,中国通信业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网络覆盖优化及用户规模扩张方面持续发力。数据显示,通信业不仅保持了量收齐增的稳健态势,更通过技术升级和应用场景拓展为工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关键支撑,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的地位。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十五五工业行业发展研究与产业战略规划分析预测报告》指出,前8个月,电信业务收入累计达11,821亿元,同比增长0.8%;以不变价计算的电信业务总量实现8.8%的增长,凸显行业规模与效率同步提升。这一成绩得益于工业领域对高速网络、云计算等服务需求的持续释放,以及通信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优化资源配置的能力增强。
截至2025年8月末,全国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6.89亿户,其中千兆及以上速率用户突破2.33亿户,占比提升至33.9%。作为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的核心支撑,高速网络的普及直接推动了工厂智能化改造与产业链协同效率提升。
在移动通信领域,5G基站总数达464.6万个,占移动基站总量的36.3%,覆盖范围持续扩大;5G用户规模增至11.54亿户,渗透率达63.4%。工业场景中,5G与物联网技术深度融合,为远程设备控制、工业AR等应用提供了可靠连接基础。
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达2,534亿GB,同比增长16.4%,8月人均DOU(每户月均流量)达到20.87GB/户·月的历史高位。这一数据反映了工业领域对高带宽、低延迟网络服务的强烈需求,例如智能工厂实时监控、工业大数据分析等场景的普及。
与此同时,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规模突破28.72亿户,较年初增长2.16亿户,其中工业传感器与设备互联成为主要增量来源。互联网电视(IPTV/OTT)用户达4.12亿户,显示家庭与企业端数字化内容消费的同步扩张趋势。
从地区看,东、中、西及东北部地区的千兆宽带渗透率分别提升至33.9%、35.7%和27.1%,中西部增速显著高于东部。5G用户渗透率方面,中部(64%)与西部(63.3%)的增幅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反映工业数字化资源正向欠发达地区加速倾斜。
移动互联网流量分布同样呈现均衡化特征:东北部以25.2%的增长率领跑全国,中西部增速也保持在15%-16%,表明区域间工业信息化差距正在缩小,为“东数西算”等国家级战略落地奠定网络基础。
当前数据表明,中国通信业正从传统管道提供商向工业数字化服务商转型:一方面通过5G专网、边缘计算等技术深度嵌入制造业流程;另一方面依托物联网平台推动能源、交通等行业的智能化升级。展望2025年下半年及更远期,以下趋势值得关注:
1. 工业元宇宙场景加速落地:结合AR/VR与5G+AI的远程运维系统将覆盖更多高危或复杂生产环节;
2. 绿色通信基础设施扩容:数据中心能效标准提升、基站太阳能供电普及率提高等举措响应“双碳”目标;
3. 工业安全防护体系强化:针对智能制造网络攻击的防御技术投入持续增加。
截至2025年9月,中国通信业通过基础设施升级与用户规模扩张,为工业经济注入强劲动能。从数据看,行业不仅实现了规模增长,更在区域协调、技术创新及产业链协同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未来,随着“十四五”规划中关于数字经济的深化实施,通信业将持续作为工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在智能制造、绿色生产等领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