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 玻璃行业分析报告 内容详情
2025年药用玻璃行业趋势:中硼硅玻璃消费趋势占比超四分之一
 药用玻璃 2025-09-22 17:16:58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和医药市场的持续扩张,药用玻璃作为直接接触药品的关键包装材料,其质量与安全性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2024年,我国医药包装市场规模达到1640.0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药用玻璃市场规模为393.7亿元,较上年增长13.8%,占医药包装市场的24.2%。行业正从“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升,中硼硅玻璃等高性能材料逐渐成为市场主流。以下是2025年药用玻璃行业趋势分析。

  一、药用玻璃分类体系日趋完善,高性能材料成为发展方向

  药用玻璃作为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容器,必须具备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透明性,确保药品在贮存期间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根据国际标准,药用玻璃材质主要分为硼硅玻璃和钠钙硅玻璃两大类。

2025年药用玻璃行业趋势:中硼硅玻璃消费趋势占比超四分之一

  《中国药典》(2020年版)将药用玻璃材质按三氧化二硼含量和线热膨胀系数细分为高硼硅、中硼硅、低硼硅和钠钙四类。高硼硅玻璃的B22O33含量不低于12%,线热膨胀系数为3.2~3.4×10−4−4K−1−1(20~300℃);中硼硅玻璃的B22O33含量不低于8%,线热膨胀系数为3.5~6.1×10−4−4K−1−1;低硼硅玻璃的B22O33含量不低于5%,线热膨胀系数为6.2~7.5×10−4−4K−1−1;钠钙玻璃的B22O33含量低于5%,线热膨胀系数为7.6~9.0×10−4−4K−1−1。

  2024年2月公示的《5100药品包装用玻璃容器通则》采用了更为简洁的分类方法,按照玻璃材质的不同,将药用玻璃容器分为硼硅玻璃和钠钙硅玻璃容器,其中硼硅玻璃三氧化二硼的含量一般在5%以上。这种分类方法为新型玻璃材料(如铝硅玻璃、石英玻璃)留下了发展空间。

  二、药用玻璃政策引导持续强化,行业标准不断提升

  药用玻璃行业的发展始终受到政策法规的深刻影响。从2000年《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管理办法(暂行)》的实施,到2004年《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管理办法》的颁布,药包材注册审批制度正式建立。

  2016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6部委印发的《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明确要求:“加快包装系统产品升级,开发应用安全性高、质量性能好的新型材料,逐步淘汰质量安全风险大的品种,重点加快注射剂包装由低硼硅玻璃瓶向中性硼硅玻璃瓶转换”。

  2017年1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的《已上市化学仿制药(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指出,注射剂使用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不建议使用低硼硅玻璃和钠钙玻璃。

  2020年5月,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关于开展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的公告》进一步明确,注射剂使用的包装材料和容器,质量和性能不得低于参比制剂,以保证药品质量与参比制剂一致。

  2022年1月,国家药监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国家药品安全及促进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持续推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提高仿制药质量已成为国家药品和医疗器械审批制度改革中的重要目标。

  三、药用玻璃市场规模持续扩张,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2024年我国药用玻璃行业呈现出稳健的发展态势。《2024-2029年中国药用玻璃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显示,医药包装市场规模达到1640.0亿元,同比增长6.7%;药用玻璃市场规模为393.7亿元,较上年增长13.8%,占医药包装市场的24.2%。回顾历史数据,2015年药用玻璃市场规模为211.8亿元,占医药包装市场的26.8%;2020年为234.0亿元,占比20.0%;2023年为346.2亿元,占比22.5%。

  消费量方面,2024年我国药用玻璃消费量约40.8万吨,同比增长11.8%。其中,中硼硅玻璃消费量10.1万吨,同比增长18.8%,占药用玻璃消费量的比例达到24.7%。对比历史数据,2015年药用玻璃消费量为21.7万吨;2020年为29.7万吨,其中中硼硅玻璃消费量3.8万吨,占比12.9%;2023年为36.5万吨,其中中硼硅玻璃消费量8.5万吨,占比23.4%。

  进出口情况显示,2024年我国药用玻璃进口量为0.12万吨,同比增长9.1%;进口额为5.58亿元,同比增长2.1%。出口量5.92万吨,同比增长11.8%;出口额13.70亿元,同比增长1.5%。对比2015年数据,当时进口量为0.18万吨,进口额2.28亿元;出口量3.14万吨,出口额6.67亿元。

  四、药用玻璃行业格局深度调整,高端产品国产替代加速

  当前国内药用玻璃行业总体呈现“高端紧缺、低端竞争”的格局。随着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推动了药用玻璃国产替代进程加快。国内行业产能扩张迅速,短期内低端产品出现区域性过剩,而高端产品仍需进口。

  多家国内药用玻璃企业快速发展,对中硼硅药用玻璃进行了布局及投资,有助于药用玻璃产能的快速提高、质量提升和行业健康发展。业外企业也强力进入药用玻璃行业,对整个药用玻璃市场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这种格局变化反映了行业正在经历的深度调整。一方面,传统低端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不断压缩;另一方面,高端产品特别是中硼硅玻璃等高性能材料供不应求,需要依靠进口满足市场需求。这种结构性矛盾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动力,也指明了发展方向。

  五、药用玻璃未来发展趋势明确,三大方向引领行业变革

  中硼硅药用玻璃迎来快速发展时期。随着我国创新生物制剂、疫苗和医美等高端产品的研发生产加速,加之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对上市制剂包材技术要求的提升,中硼硅药用玻璃一级耐水药玻将逐步成为药用玻璃包装的主要材料。中硼硅玻璃作为药用玻璃,在性能、成型难度、成本三个方面具有诸多优势,已成为目前国际广泛使用的医用玻璃材料。

       药用玻璃行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随着国家供给侧改革深入开展、监管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监管要求的提升,行业的规范程度和技术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高。中硼硅玻璃作为国际主流药用包装材料,其市场份额将持续提升,替代传统低硼硅和钠钙玻璃的步伐加快。

  规范化、规模化、集中化以及低碳化将是药用玻璃行业未来必然的发展趋势。业内企业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运营效率,避免同质化竞争,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挖掘内生动力和活力。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驱动的双重作用下,我国药用玻璃行业将实现从量到质的飞跃,为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热门推荐

药用玻璃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