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9月,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持续释放增长动能。数据显示,前七个月全行业实现业务收入8.3万亿元,同比增长12.3%,利润总额突破1万亿元,出口额达340亿美元,呈现多领域协同发展的态势。在这一背景下,重点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与市场布局巩固竞争优势,而市场竞争格局的演变则凸显出软件技术应用深度与区域资源集聚效应的关键作用。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软件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指出,根据最新数据,我国软件业前七个月累计实现业务收入83,246亿元,同比增长12.3%。利润总额达10,890亿元,增幅与收入增速同步保持在12.4%,显示行业整体盈利能力稳定。出口方面,软件业务出口额为339.8亿美元,同比增长5.2%,海外市场拓展步伐稳健。这一系列数据表明,头部企业在技术研发、市场渗透及全球化布局中扮演了核心角色,而市场竞争的焦点正从单一产品转向综合解决方案与生态构建能力。
1. 基础软件与工业软件:国产替代加速,竞争格局持续优化
软件产品收入达18,011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基础软件表现亮眼,实现收入1,052亿元(增长13.0%),反映我国在操作系统、数据库等领域的自主可控进程加速。工业软件收入1,677亿元,增速8.8%,重点企业通过深化与制造业的协同创新,在CAD/CAM等细分领域逐步突破国际巨头垄断。
2. 信息技术服务:云计算与集成电路设计成增长主力
信息技术服务收入57,246亿元(增长13.4%),占全行业比重达68.8%,成为核心驱动力。其中,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贡献显著,实现收入8,663亿元(增12.6%)。集成电路设计作为关键支撑环节,收入突破2,500亿元(增长18.5%),头部企业凭借技术迭代与产业链整合优势,在全球市场占据更大份额。
3. 安全与嵌入式软件:细分领域竞争加剧
信息安全产品及服务收入1,181亿元(增6.2%),反映数据安全需求的持续释放。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6,809亿元(增长8.5%),重点企业通过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在智能终端、物联网等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从地域分布看,东部地区以12.6%的增速贡献全国84.3%的软件收入(达70,359亿元),其产业集聚效应与头部企业总部效应显著。京津冀和长三角表现尤为突出:
中西部地区增速分别为10.4%和9.3%,通过承接产业转移与政策扶持,四川、湖北等地的软件产业园正快速崛起。
技术迭代与区域协同推动行业迈向新阶段
2025年前七个月数据表明,我国软件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重点企业凭借核心技术突破与生态构建能力,在基础软件、云计算及集成电路设计等领域形成竞争优势;而区域间竞合态势则凸显政策引导与产业资源集聚的战略价值。未来,随着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新技术的融合应用,行业竞争将更加聚焦于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同时区域协同发展将成为释放增长潜力的关键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