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核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超3.6亿辆,新国标实施将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随着《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7761-2018)进入全面执行阶段,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自2025年9月1日起,所有不符合新标准的产品将彻底退出市场流通,这标志着行业从粗放式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转折点。消费者在选购时需同步关注政策动态与产品合规性,以规避后续使用风险。
根据国家标准委要求,自2025年9月1日起,全国所有生产企业须停止旧国标车型生产。至2025年11月30日为过渡期,期间允许销售库存旧标准车辆;但自12月1日起,线上线下渠道将全面禁止销售不符合新国标的电动自行车。行业监测显示,头部企业正通过以旧换新、租赁服务等模式加速清理旧车库存,预计年底前可完成市场清零目标。
数据聚焦:
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需注意以下要点:
1. 生产日期核查:2025年9月1日后出厂的车辆若不符合新国标,将无法通过3C认证,导致上牌失败;
2. 过渡期策略:若追求性价比,可选购折扣旧标准车型,但需确认当地是否允许上牌(以旧牌照为准);
3. 合规凭证必备:购买时务必索要正规发票与产品合格证,因2025年起实行“一车一票”制度,无发票车辆无法注册登记。
行业数据显示,约68%的消费者在选购时主动咨询以旧换新政策,反映出市场对政策导向的高度敏感。
2025年市场监管部门将重点开展三项行动:
1. 源头管控:严查违规生产行为,对未通过3C认证的产品实施停产整顿;
2. 流通端治理:联合公安系统打击非法改装(如拆除限速器、加装大容量电池);
3. 终端服务升级:推动销售门店公示产品合规信息,建立消费者投诉快速响应机制。
据省级市场监管局透露,2025年第三季度已启动专项执法行动,多地查处违规销售案件同比增长47%。
新国标驱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的政策环境正加速市场规范化进程。消费者需在选购时同步关注产品合规性与地方管理细则,企业则面临技术升级与库存清理的双重挑战。随着监管体系完善,预计未来三年行业集中度将显著提升,符合新国标的产品占比有望突破90%,推动安全、环保出行成为主流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