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核心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初,国内瓶装饮用水市场规模突破4000亿元,其中纯净水品类占据约35%市场份额。近期娃哈哈与今麦郎的代工事件引发行业对供应链透明度及产品质量的关注。
在消费升级与市场扩张并行的背景下,头部企业通过灵活生产模式满足区域需求已成为常态。然而,当消费者发现日常饮用的某品牌纯净水实际由其他厂商代工时,如何平衡效率与信任成为关键议题。以下从争议核心、行业标准到市场反应展开分析:
2025年4月起,娃哈哈终止了与今麦郎的委托生产合作,此前双方曾因个别批次纯净水未通过出厂检测引发关注。企业强调当前市售产品均符合国家标准及内部标准,并计划进一步收紧质检流程。这种主动终止合作并公开回应的态度,反映出头部品牌对供应链风险管控的重视。
涉事产品虽通过国家GB19298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等强制性检测(电导率≤10μS/cm达实验室用水级别),但包装差异引发消费者对"品牌一致性"的质疑。企业解释称,全国多地生产基地存在区域性包装调整,属于正常市场策略。
数据显示,2024年起已有消费者发现今麦郎为娃哈哈生产纯净水,涉及其河北、湖北等地多个生产基地。面对"为何不直接选代工厂品牌"的疑问,多数网民认为只要质量达标则可接受,这与行业现状相符——头部企业常通过委托加工快速覆盖空白市场。
总结展望:此次事件凸显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息透明度的需求提升。尽管代工模式在饮料行业中普遍存在且符合效率逻辑,但品牌方需在供应链灵活性与消费者信任维护间寻求平衡点。未来,纯净水行业或将进一步强化质量追溯体系,并通过技术创新(如区块链溯源)增强市场信心。企业承诺的"更严苛质检标准"若能有效落地,将有助于缓解公众对代工模式的潜在担忧,同时为行业规范化提供参考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