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酱腌菜作为我国传统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多样的口味和便捷的食用方式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健康要求的不断提高,酱腌菜行业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2025年,酱腌菜行业将朝着高质量、标准化的方向发展,通过优化标准体系、加强源头管控和提升监管力度,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酱腌菜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酱腌菜行业发展历史悠久,但整体仍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由于其原料种类繁多、制作工艺复杂、地域分布广泛,行业内部存在鱼龙混杂的现象。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的卫生与安全问题愈发关注,酱腌菜行业也不例外。从添加剂的安全性到亚硝酸盐的含量,从微生物的卫生状况到污染物的限量,这些问题都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2022年“3·15”晚会曝光的“土坑”酸菜事件,更是凸显了酱腌菜行业在卫生与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在满足现代食品安全标准的同时,实现酱腌菜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标准制定更新慢、要求不统一
我国的酱腌菜标准体系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目前已发布的酱腌菜相关标准共计41部,其中国家标准2部、商业标准5部、农业标准1部、地方标准5部、团体标准7部、企业标准21部。然而,这些标准的制定年限较早,已难以适应当前对高质量的要求。例如,最近的国家安全标准GB 2714—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酱腌菜》于2015年制定实施,而商业标准SB/T 10439—2007《酱腌菜》则于2007年发布实施。这种滞后性使得行业标准难以引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此外,不同标准中对酱腌菜的定义、分类和要求各不相同,导致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差异。例如,按照SB/T 10439—2007的要求,糖渍菜总糖的指标含量要大于20%,而GB 2714—2015中则没有理化指标的要求。这种差异不仅导致了市场的不公平竞争,也容易对消费者造成误导。
(二)酱腌菜的定义不一致
不同标准中对酱腌菜的定义存在差异。GB 2714—2015中酱腌菜的定义是以新鲜蔬菜为主要原料,经腌渍或酱渍加工而成的各种蔬菜制品。而SB/T 10297—1999《酱腌菜分类》中则没有“新鲜”的要求。此外,对于酱腌菜的加工工艺,不同标准也有不同的描述。例如,SB/T 10301—1999《调味品名词术语酱腌菜》中将酱腌菜定义为以新鲜蔬菜为主要原料,经采用不同腌制工艺制作而成的各种蔬菜制品的总称。这种定义上的不一致,使得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准确界定酱腌菜的范围,给监管和市场规范带来了困难。
(三)酱腌菜产品的分类标准不统一
不同标准对酱腌菜的分类也存在差异。GB 2714—2015将酱腌菜分为9类,而SB/T 10439—2007也将酱腌菜分为9类,但具体的分类名称和要求有所不同。例如,SB/T 10297—1999《酱腌菜分类》对酱腌菜进行了11类的区分,其中酱渍菜细分7个小类,糖醋渍菜细分3个小类。这种分类标准的不统一,使得在市场管理和消费者认知上存在混乱,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四)酱腌菜常用原料的分类与标准名称不一致
在原料分类方面,不同标准也存在差异。例如,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蔬菜制品包括酱腌菜、蔬菜干制品、食用菌制品等,而根据SB/T 10029—1999《新鲜蔬菜分类与代码》,蔬菜包括可作副食品的草本植物及少数可作副食品的木本植物和菌类植物。然而,其他标准将黑木耳归为食用菌制品,其腌制品属于腌渍食用菌,不属于酱腌菜。这种分类上的不一致,给企业的生产和监管带来了困惑。
(一)加强源头管控,实现全产业链管理
酱腌菜行业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原料。由于酱腌菜的原料种类繁多,且很多原料具有地区特色,因此实现全产业链管理至关重要。通过统一原料标准和质量要求,加强源头管控,可以有效降低安全风险。例如,加强对农药残留的监控,不仅要在成品阶段进行检测,更应在原料种植阶段进行严格把控。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从源头上保障酱腌菜的质量安全,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二)优化标准体系,管放结合
建立一个国家、行业、企业三级标准结合的管理体系,形成国家强制、行业规范、企业自主的立项原则,是实现酱腌菜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国家标准应着重于安全和质量把控,行业标准应着重于定义、分类和指标的制定与规范,企业标准或团体标准则应注重地域特色,在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细化自身产品的标准要求。通过高标准、严要求的立项和批准,加强过程监管与产品检测体系建设,提高违反标准生产的处罚措施,可以有效规范行业发展。
(三)加强监管力度,实现公平竞争
酱腌菜行业现状分析指出,为了实现酱腌菜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按照市场原则进行优胜劣汰。同类产品应有统一的质量要求,以确保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因此,在执行标准上要做到规范、统一,避免因执行标准不同而规避指标、感官或微生物的质量要求,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只有通过市场同标准、同质量、同服务,才能做强做大酱腌菜行业。
我国酱腌菜行业历史悠久,但整体质量水平仍有待提高。由于加工门槛低,消费者对酱腌菜的认知普遍处于较低水平,这也间接影响了行业的发展速度。随着国际化的进一步开放,消费者的健康需求和消费理念不断提高,酱腌菜行业向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通过加强源头管控、优化标准体系和提升监管力度,可以有效推动酱腌菜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行业的整体繁荣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