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浪潮中,2025年的化工行业正站在转型发展的关键节点。随着全球数字化、智能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化工行业也在积极寻求变革。据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底,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达30507家,当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5.95万亿元,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然而,行业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数智化转型成为化工行业突破困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资源约束与配置难题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化工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化工生产对原材料和能源的需求巨大,中国化工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和能源很大程度依赖海外进口。以聚乙烯为例,2023年中国累计进口聚乙烯1344.11万吨,每月进口量基本维持在百万吨级别。这种资源依赖使得化工行业面临原材料供应风险和价格波动的影响,国际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增加企业成本。
化工行业内部还存在资源低配现象。供应链环节众多,长途运输和复杂的中间环节导致延期交货问题频发,影响产品质量和订单交付进度。资源分布不均也加剧了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矛盾,制约了化工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绿色发展的紧迫要求
化工行业作为高能耗高排放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从数据来看,2018-2022年,中国化工行业的年度碳排放量从14.1亿吨增加到14.5亿吨。其中,2021年中国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煤炭开采和选矿行业、化学原料和化学产品行业的碳排放量分别为1.97亿吨、1.09亿吨、0.33亿吨,减排压力巨大。
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化工行业必须加大节能减排和环保治理力度。此外,化工行业涉及高风险化学品的储存和使用,设备老化等问题也对环境构成潜在威胁,行业急需更安全可靠的技术方案来应对绿色发展的挑战。
(三)技术创新能力的短板
尽管化工行业近年来取得了一定发展,但在技术创新方面仍存在不足。部分企业依赖传统的产品线、生产工艺和设备,对市场需求和技术趋势反应迟缓,产品升级缓慢。高端聚烯烃作为技术密集型材料,2020年其消费规模为1483万吨,2025年预计达到2088万吨,然而2020年自给率仅有52%,2025年预计为60%,对外依存度较高。像聚乙烯这种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2023年产能超过3200万吨,但其关键生产工艺却主要依赖海外企业。在全球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提升化工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迫在眉睫。
(一)优化资源配置效率
数智技术的发展为化工行业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有力支持。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赋予了数据资源属性,打破了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通过建立数字主线,企业各部门能够直接获取资源配置信息,及时调整资源配置方案。
在资源利用方面,数智技术可以实时评估化工生产各环节的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评估成本。企业借助算法模型,能够有效解决资源浪费问题,推进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在资源配置上,数智化平台和智能设备的应用实现了生产环节的自动化和自适应调节,减少了资源低配和错配现象,提升了企业运营效率。同时,数字化平台还能促进业务之间的资源协同,降低企业间的衔接成本和协调难度。
(二)助力绿色安全生产
化工行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至关重要,数智技术在这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对供应链各环节碳排放数据的汇总分析,数智技术帮助企业改进生产方式,推动上下游协同减碳。同时,数智化转型降低了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供求协调成本和运输库存成本,减少了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
数智技术还能助力化工行业安全生产。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应用于高风险业务,实现了对危险点位数据的采集和高效分析,提高了信息透明度和管理效率。例如,有的企业通过全景无死角巡检、智能视频识别系统等多场景、跨业务的解决方案,为安全生产管理赋能。
(三)推动技术创新升级
技术创新是化工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数智技术为化工行业技术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数智技术模糊了部门边界,促进了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使研发人员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变化趋势,实时调整开发策略。
数智技术促进了跨企业、跨领域的资源共享,凝聚了协同合作和技术创新的合力。化工行业技术创新成果知识复杂度高,试错成本大,数智技术将众多主体串联起来,形成具有自适应性学习和抗风险能力的有机整体,降低了试错成本,加快了技术创新的步伐。
(一)强化数智化转型意识
化工企业的数智化转型是一个涉及多层面协同推进的复杂过程。企业管理层应深刻认识到数智化转型对提升生产安全、环境可持续性和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性,将其纳入企业整体战略规划,与业务发展紧密结合。
业务层人员也需加强对数智化转型的认识,通过培训等方式,了解行业现状和未来趋势,在实践中及时发现并解决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其他部门协同推进数智化转型。
(二)构建人机共融的运作模式
化工行业的高风险、高复杂性和高能耗特征,使得传统生产模式面临诸多挑战。构建人机共融的组织运作模式,能够充分发挥智能工具和人的优势。企业可以搭建智能化生产平台,实现机器与人工的协同作业,共同开展数据采集、作业监控、预测分析等工作。
为保障人机共融模式的有效运行,企业需要调整传统制度,明确责任分配,制定标准化的作业方法和质量标准,并建立监控预警系统和敏捷响应机制,及时发现和化解潜在隐患。
(三)完善数智化生态设施
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在化工行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化工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分析和预测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推动数智技术在生产、研发和管理过程中的应用。企业还应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利用数智技术实现数据流通、信息共享,共同推动产业链的绿色安全生产和转型升级。
在化工行业重点领域,需要整合相关企业的技术优势,发挥行业协会的引导作用,搭建行业平台,推动数据的流通与共享,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协助政府部门加强行业顶层设计,构建现代化化工行业体系。
(四)加强数智化人才培养
数智化人才是化工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化工行业分析指出,化工行业的数智化转型需要大量掌握化工工艺与数字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企业应注重培养和引进跨学科背景的人才,推动工艺专家与数据科学家、信息技术工程师的协作。
在人才培养方面,要重视培养学科交叉的创新型技能,以实践应用为导向,及时更新学习素材,组织员工参与技术提升培训,邀请专家进行专题指导。组建多元化团队,促进不同领域人才的智力碰撞,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2025年的化工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资源约束、绿色发展要求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着化工行业的发展,但数智技术的兴起为化工行业带来了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绿色安全生产和推动技术创新升级的新契机。化工企业和相关部门应从强化转型意识、打造人机共融模式、健全生态设施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等方面入手,加快推进数智化转型。只有这样,化工行业才能在新的变革周期中重塑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在全球化工产业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