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上半年数据显示,在资管新规深化实施背景下,我国银行业理财产品代销渠道呈现显著拓展趋势。截至6月末,全国已有569家金融机构参与理财公司产品代销,较年初新增7家。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银行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下,正通过强化合规管理、优化产品布局等方式加速融入理财代销生态,成为区域金融市场服务下沉的主力军。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中小银行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全国32家已开业的理财公司中仅2家仍完全依赖母行销售产品,其余30家均通过拓展第三方代销机构扩大覆盖范围。随着近年来理财牌照发放节奏放缓,中小银行加速转型代销业务:一方面承接存量理财产品清退后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借助渠道下沉抢占县域市场。数据显示,当前参与代销的569家机构中,超六成为城商行及农商行等区域性金融机构。
2025年3月《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出台后,中小银行加速完善代销业务框架。监管明确要求强化产品准入管理、健全风险匹配机制,并严控不当业绩展示行为。分析指出,这一系列举措既为中小银行指明合规方向,也倒逼其提升运营能力:
尽管代销业务前景广阔,但部分机构仍面临操作规范性不足的问题。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监管部门对代销违规行为的处罚案例同比增加37%,问题集中于风险评级不匹配、客户适当性评估缺失等领域。行业观察人士强调,中小银行需构建“三道防线”:
1. 产品准入阶段:建立负面清单机制,严控高风险资产占比;
2. 销售推介环节:嵌入智能风控系统,确保宣传材料真实准确披露收益与风险;
3. 售后服务管理:通过定期回访、动态跟踪实现客户分层服务。
面对头部机构的竞争压力,中小银行正从两方面构建自身优势:
代销生态重构下的机遇与挑战
2025年理财市场数据显示,中小银行在代销渠道拓展中已占据重要席位。未来,其发展将围绕“合规+科技”双轮驱动展开:一方面需严格遵循监管要求完善内控机制,另一方面要通过技术创新强化服务下沉能力。随着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那些能够率先实现产品差异化、风控精细化的中小银行,有望在区域财富管理市场中赢得先机,同时为我国多层次金融体系注入新活力。
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负责人曹媛媛7月14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小银行基于自身资产配置的考虑,选择适当增持债券,增加安全资产配置,平滑经营利润的波动,这在监管允许范围内是合理的。同时,银行自发买卖债券,对市场也会起到稳定器的作用。当然,我们认为中小银行的债券投资也需要保持合理的“度”,要把握好投资收益和风险承担的平衡,对于个别债券投资较为激进的金融机构,应该关注债券面临的利率和信用风险,人民银行将持续加强市场监测,及时将监测到的高风险机构的信息共享给金融机构监管部门。
跟随2月份部分民营银行集中下调存款利率的步调,进入本月初,全国多区域农商行、村镇银行以及民营银行纷纷启动存款利率下调。 此次调整涉及活期存款以及三个月至五年期的定期存款(整存整取),其中重点聚焦于长期限存款产品。调降后,中小银行三年期和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普降至“2”字头,相较于国有大行同期限存款,利率优势逐渐消失。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中小银行密集下调存款利率,主要是为了应对资产端利率的持续下行。针对未来存款利率走势,有观点认为,跟随贷款利率走势,中小银行存款利率或存在进一步下调的可能性。(第一财经)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