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随着"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如何盘活企业的碳资产成为绿色金融发展的关键课题。广东省近期联合多部门出台政策性文件,在全国率先构建系统化的碳排放配额质押制度框架,为破解企业融资难、金融机构风控弱等痛点提供创新解决方案。这一机制不仅填补了碳市场司法保障空白,更通过规则设计激活千亿级碳资产流动性,标志着我国绿色金融实践迈出重要一步。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融资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意见》首次以省级政策形式确认碳排放配额的合法质押资格,并在争议处置上建立"诉前协商优先,司法诉讼托底"机制。通过依法从严认定合同无效情形,最大限度维护金融机构权益。该制度创新解决了长期困扰市场的权利归属问题:企业持有的碳指标可通过省级交易平台登记后直接获得法律保护,为金融机构提供清晰的产权保障依据。
针对质押漏洞,《意见》开创性引入"人民银行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省级交易平台"双重登记机制,并要求交易平台同步实施实时资产冻结。这种"物理锁定+法律约束"的组合拳,有效防范了重复质押和转移风险。数据显示,该模式可使质押物处置效率提升40%以上,显著降低金融机构的贷后管理成本。
在争议解决环节,《意见》构建了市场化竞价机制与资金代收代付流程。当债务人违约时,交易平台将启动公开竞拍程序,质权人作为优先受偿方可直接通过系统获得成交款。这种"拍卖+结算一体化"设计,既避免司法执行周期长的弊端,又确保碳资产变现价值最大化。
为引导资金精准投向减碳领域,《意见》要求金融机构对符合国家碳减排支持工具条件的项目加大信贷投放,并通过财政贴息、监管考核倾斜等措施形成正向激励。同时明确将金融机构绿色业务开展情况纳入政策扶持范围,推动更多低成本资金流向风电、光伏等重点领域。
本次制度创新实现了三个突破:首次建立司法保障与市场机制衔接的完整闭环;首创建立覆盖质押登记、风控管理、争议处置的全链条规则体系;首次通过政策组合拳打通碳资产金融化堵点。据测算,该机制可使广东年均释放碳配额质押融资规模超200亿元,预计到2025年底带动绿色贷款余额突破1.8万亿元。随着制度红利持续释放,不仅将加速广东建成全国领先的碳金融市场,更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可复制的政策范本。
今日晚间,国金证券调整融资保证金比例的消息引起市场关注。国金证券确有发布关于调整标的证券融资保证金比例的公告,但目前并无全行业保证金调整的通知。国金证券公告将于 8月27日起,对除北交所以外的标的证券的融资保证金比例做出调整,新开立的除北交所以外的标的证券的融资合约适用的融资保证金比例调整为 100%。华创证券非银徐康团队认为,国金证券的调整更多是基于公司近期经营杠杆的考虑,无需过度解读。上一次全行业保证金比例调整为2023年9月,当时为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交易所将融资保证金比例从100%降低至80%。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