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分析 银行 内容详情
汇丰:马来西亚央行似乎已转向偏宽松措辞(20250508/17:25)
 央行 2025-05-08 17:25:14

汇丰东盟经济学家Yun Liu在一份报告中表示,马来西亚央行似乎已转向更为偏宽松的基调,暗示存在宽松空间。她指出:“作为一家对调整其政策措辞持谨慎态度的央行,马来西亚央行已对其增长立场做出多项调整,指出其面临的阻力日益加大。”她还说,虽然对通货膨胀的担忧有所缓解,但该央行目前似乎更侧重于增长面临的下行风险。汇丰预计马来西亚央行将在7月份降息25个基点,但同时指出,前景仍不明朗,且取决于后续出炉的数据,这些数据将用于衡量美国关税对马来西亚经济的影响。

延伸阅读

全球央行3月净购入黄金17吨(20250502/16:39)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其他公开数据报告显示,各国央行了3月份净买入17吨黄金,总购买量为35吨,出售量18吨,其中乌兹别克斯坦报告净出售11吨。今年第一季度结束之际,黄金需求依然强劲。

高盛:推迟对日本央行下次加息的时间预测(20250502/10:34)

高盛研报称,将对日本央行下次加息的时间预测推迟了六个月。高盛经济学家指出,尽管日本央行维持预计政策利率将逐步上升的立场,但该央行也已经推迟了其对基础通胀达到2%的时间展望,理由是围绕贸易政策存在高度不确定性。因此,高盛把自己对日本央行下次加息的时间预测从2025年7月推迟至2026年1月。“话虽如此,加息时机高度依赖于美国关税政策和海外经济趋势,尤其是美国经济趋势,而且在当前关头不确定性仍然很高,”高盛称。

穆迪:日本央行2025年加息似乎是会不会加、而不是何时加的问题(20250501/14:44)

穆迪分析的Stefan Angrick在日本央行维持利率不变后指出,对于日本央行2025年是否加息,当前的关键在于“会不会加”,而非“何时加” 。日本央行下调了国内生产总值和通货膨胀预测,给出的理由是风险偏向下行。 “一年多以来,日本央行在沟通中始终坚称经济表现良好且处于改善状态,然而实际硬数据所反映的情况却与之相反,这种基调的转变值得关注。”这位经济学家表示。不过他也补充说明,这并不意味着日本央行已终止加息进程。当前通货膨胀显现出较强的粘性,若不是贸易领域存在极大不确定性,日本央行或将持续推进加息。 关于日本央行下一步行动的判断存在难度:日元贬值、通货膨胀加剧和/或工资增长态势向好,这些因素可能促使日本央行在今年再次加息。反之,若上述情况未出现,加息则更有可能在明年或后年,具体时间将取决于全球贸易局势的发展。

日本央行下调2025年度GDP预期(20250501/11:02)

日本央行:2025-2026财年核心CPI预期中值分别为2.2%、1.7%(1月份预期为2.4%、2.0%)。2025-2026财年核心-核心CPI预期中值分别为2.3%、1.8%(1月份预期分别为2.1%、2.1%)。2027财年核心-核心CPI预期中值为2.0%。2027财年核心CPI预期中值为1.9%。2025-2026财年实际GDP增速预期中值分别为0.5%、0.7%(1月份预期分别为1.1%、1.0%)。

日本央行预计2025-2026财年实际GDP增速预期中值分别为0.5%、0.7%(20250501/11:02)

日本央行:2025-2026财年核心CPI预期中值分别为2.2%、1.7%(1月份预期为2.4%、2.0%)。2025-2026财年核心-核心CPI预期中值分别为2.3%、1.8%(1月份预期分别为2.1%、2.1%)。2027财年核心-核心CPI预期中值为2.0%。2027财年核心CPI预期中值为1.9%。2025-2026财年实际GDP增速预期中值分别为0.5%、0.7%(1月份预期分别为1.1%、1.0%)。

高盛预计各国央行将买入更多人民币和新加坡元(20250430/17:11)

Danny Suwanapruti和Rina Jio等该行策略师在一份报告中写道,尽管美元和欧元仍是最主要的储备资产,但随着美元主导地位的下降,各国央行有空间增加对“非传统”货币的配置。高盛认为,韩元、新加坡元和人民币可能是亚洲的首选货币。“我们认为远离美元的多元化趋势应该会持续,这一趋势在过去十年得到了加强,”他们写道。

Lombard:日本央行今年余下时间料将维持利率不变(20250428/14:07)

Lombard Odier表示,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关税措施的“冲击”可能会促使日本央行在2025年维持利率不变。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央行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