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中国证券业协会于4月18日正式发布《证券公司并表管理指引(试行)》,这一新规旨在通过系统性制度安排,进一步提升行业整体风险管理水平与资本管理效能。新规以"全面覆盖、实质重于形式、分类施策"为核心理念,对证券公司的集团化运作提出更高要求,并针对不同规模机构设置了差异化的实施过渡期。
新规明确要求证券公司需将并表管理范围扩展至所有境内境外附属机构及各类业务形态,涵盖表内外、本外币等全口径风险敞口。从董事会到各业务部门的多层级职责划分首次被纳入制度框架,确保治理结构与风险管理流程无缝衔接。此举不仅覆盖传统业务领域,还特别强化了对新兴金融工具和跨境业务的风险穿透能力。
证券公司需以实际控制为基础,综合考量股权结构、业务关联性及风险传导路径来确定并表边界。指引强调要突破形式化管理局限,要求机构主动识别隐性关联方关系,并通过情景模拟等手段评估潜在风险传染效应。对于存在复杂股权架构或高风险子公司的证券公司,新规特别提出更严格的信息披露和压力测试要求。
为实现资本资源的优化配置,指引要求证券公司将并表管理与资本规划有机结合。这包括构建统一的风险加权资产计量模型,建立跨机构流动性预警机制,并通过定期开展综合风险评估确保资本充足率持续达标。对于资本实力较弱的中小型券商,新规允许在两年过渡期内分阶段落实相关要求。
考虑到行业发展的现实差异,中国证券业协会对不同类别证券公司设置了梯度式实施时间表: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大型综合类券商需在2024年底前完成全体系改革;中型区域性券商可延至2025年;而资本规模较小、业务单一的机构则获得三年过渡期。这种分类施策既保证政策落地效果,也为行业留出必要调整空间。
此次并表管理指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证券业监管从单体公司管控向集团化治理迈出关键一步。通过强化风险穿透能力与资本统筹效率,新规将有效促进证券行业的稳健发展和资源集约利用。随着配套机制逐步完善,证券公司将更加从容地应对复杂市场环境下的系统性风险挑战,在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4月18日,北京证券交易所、全国股转公司公布2025年第一季度证券公司执业质量评价结果,中信建投、华泰证券、开源证券名列前三,中信证券、东吴证券排名第四、五位,前十名还包括申万宏源、银河证券、东方财富。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