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3年10月,德国农业与制药巨头拜耳公司遭遇重大法律挫折。佐治亚州陪审团裁定其子公司孟山都需向一名癌症患者支付21亿美元赔偿金,指控其生产的含草甘膦除草剂(农达)导致非霍奇金淋巴瘤。这一判决不仅引发欧洲股市股价暴跌逾5%,更将这家跨国企业的法律纠纷与科学争议推向新高潮。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除草剂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此次争议源于原告巴恩斯自2021年提起的诉讼,指控长期使用农达除草剂导致其罹患癌症。陪审团最终裁决中,6500万美元补偿性赔偿与20亿美元惩罚性赔偿的判决金额创下该州同类案件新高。拜耳公司对此表示强烈反对,强调科学证据和全球监管机构一致认为草甘膦符合安全标准,并计划提起上诉。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拜耳自2018年收购孟山都以来遭遇的第87起类似诉讼败诉案例。
尽管拜耳已为相关诉讼拨备超160亿美元,但赔偿金额仍在持续攀升。此次判决前,该公司剩余专项准备金仅剩59亿美元,而佐治亚州的首例裁决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该州刚通过新法案保护农药标签合规性,试图遏制类似案件的司法风险。拜耳指出,美国环保署(EPA)已确认草甘膦符合安全标准,但法院系统对致癌性的认定存在显著分歧。
分析师数据显示,若维持当前诉讼节奏,现有拨备可能在2025年前耗尽。拜耳正通过定价策略提升作物科学部门利润率,同时推进直接销售运营模式以降低成本。值得关注的是,最高法院将于2025年4月对关键案件作出裁决,该结果或将决定数千起未决诉讼的走向。尽管公司股票现处近二十年历史低位,但市场对其2026年预期市盈率仅6倍,反映出投资者对法律风险与研发管线不确定性的持续担忧。
总结
拜耳与农达除草剂相关的诉讼已成为其转型道路上的最大障碍。从科学证据的权威性争议到司法体系的认定差异,这场跨越七年之久的纠纷不仅冲击企业财务,更折射出农药安全监管的复杂性。随着最高法院裁决临近和州级立法动态变化,这家农业巨头能否扭转颓势,将取决于法律战场与商业战略的双重博弈结果。当前股价表现暗示市场对其长期风险尚未完全消化,后续发展仍充满不确定性。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