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我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提供了重要政策指引。该文件以完善绿证市场机制为核心目标,通过强化供给能力、激发消费需求和拓展国际应用三大路径,计划到2027年实现全国绿证市场体系的成熟化与全球化联动。这一举措不仅为可再生能源产业注入新动力,也为全球绿色能源合作提供了中国方案。
文件明确要求建立按月批量自动核发机制,确保绿证信息与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精准匹配。通过强化国家绿证核发交易系统的技术支撑,实现当月完成上月并网项目建档立卡及绿证核发,大幅提高核发效率和透明度。针对分布式发电等细分领域,未来将试点推进自发自用电量的绿证核发管理,逐步覆盖全类型可再生能源项目。此外,文件强调打破区域壁垒,要求各地区不得限制绿证跨省流通,推动全国统一市场形成。
为充分释放绿证价值,《意见》提出强制消费与自愿消费并行的双轨制:一方面通过政策明确重点行业和企业的绿色电力消费比例,并将绿证作为核算依据;另一方面拓展企业自主购买场景,鼓励在供应链管理、产品碳足迹认证等领域应用。专家指出,这种机制设计既能保障基础需求稳定增长,又能激发市场创新活力。值得关注的是,文件特别强调要优化价格形成机制,确保绿证交易能真实反映其环境价值,从而提升可再生能源项目的经济性。
在全球碳边境调节机制趋严的背景下,《意见》将绿证国际化作为战略方向。通过推动中国绿证标准与国际接轨,助力出口产品增强“含绿量”。据统计,当前我国电力行业碳排放占比超过40%,消费绿色电力已成为降低工业品碳足迹的核心路径。文件要求加强与欧盟等经济体的政策对话,探索建立互认机制,这不仅有助于减少贸易壁垒,更将倒逼国内全产业链加速低碳转型。
总结:绿证市场成绿色经济关键纽带
从供给端的技术创新到消费端的制度保障,再到国际市场的战略布局,《意见》构建了覆盖全链条、贯通国内外的绿证发展体系。通过强化月度核发机制、拓展强制与自愿消费场景、推进全球互认合作三大核心举措,我国正加速释放可再生能源市场潜力,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市场化支撑。随着2027年目标逐步落地,绿证有望成为连接能源转型、产业升级和国际贸易的绿色纽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向绿色低碳模式转变。
中信证券发布研报称,氢基绿色能源在能源转型浪潮的推动下价值凸显,主要受益于三大驱动力:技术逐步成熟,政策强力推动,经济性持续可期。我们测算2025-2030年未来5年内,氢基绿色燃料将会带动绿氢需求CAGR达到84%,或带动投资金额4400亿元。在快速增长的市场中,我们认为投资价值量占比集中和运营阶段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环节受益更为明显,推荐关注价值量占比可达绿醇项目总额13%/11%的电解槽及生物质气化炉设备供应商,以及项目选址临近燃料加注港口和生物质富集区域的清洁能源运营商。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