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证券研报指出,侵入式技术持续突破将推动消费和医疗康复市场提升对脑机接口技术认知,2025年有望持续突破,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产品商业化落地有望加速。建议关注自身或参股公司领先布局脑机接口技术的标的。
4月28日,两大指数公司——中证指数公司及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同时公告,调整指数基金使用费,这也是继指数基金使用费改为基金管理人承担之后,出现的最新降幅举措。调整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取消许可使用固定费;二是基点费率下调20%;三是调整基点费季度下限,上述调降方案自2025年4月1日起正式生效。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从市场的角度看,降低指数产品运营成本,有望推动指数化投资快速发展。从基金公司角度看,指数公司此举是以实际行动助力基金行业稳健发展。(中国基金报)
目前,社交平台上充斥着各种瘦身减肥产品,眼花缭乱让人难以分辨。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副教授侯殿志表示,当下需广泛科普瘦身减脂的基本常识。侯殿志说:“除了病理性或遗传性肥胖外,绝大多数人群超重或肥胖的原因是热量摄入大于热量消耗。简单来说就是,摄入的高热量食物多,运动少;食物消化转为人体的过多能量没有通过运动完全消耗掉,这样情况下就导致白色脂肪的不断累积,进而出现超重或肥胖。任何产品都无法绕过能量守恒定律,除了药物和手术等,想要通过科学的方法达到减肥,一定是饮食控制+有氧运动。”侯殿志还表示,那些宣称 “不节食不运动也能瘦” “躺着燃烧脂肪”的产品,从减肥的本质上来看就不可能实现。侯殿志说:“人体每周安全减脂上限约为0.5-1公斤,快速减肥(如月瘦20斤)必然伴随肌肉流失、代谢损伤或脱水风险。若有相关产品通过短时间内制造体重下降的假象,实际减的是水分而非脂肪,并且很可能涉嫌添加违规药品,引发健康风险。”海南省妇幼保健院中医师程华尧也强调,消费者要警惕所谓“一吃就瘦”的产品。(央广网)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