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金证券发布研报表示, 量产时刻临近、DeepSeek模型成功强化国产软件信心,看好人形机器人迎“chatGPT”时刻。1月9日,马斯克首次给市场预期,25年生产几千台,26年生产5-10万台,27年生产50万台。2月6日,特斯拉发布招聘机器人生产制造工程师,再次强化机器人量产进程。此外,figure AI公司1月30日中标第二大客户,未来4年量产10万台。综上,海外厂商已进入量产阶段。软件端,DeepSeek模型成功强化国产软件信心,机器人软件进步超预期值得期待。DeepSeek-R1的最大区别在于开源,开源模型让用户可以下载在本地运行,但是想要自己重建和修改模型,则相当不易,而R1模型让全世界的用户、开发者和科研机构,以极低的技术门槛,享受到以接近甚至超过闭源的效果,从而会极大推动AI技术的创新。DeepSeek强化了国产链的信心,过去国内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关注点主要在硬件方面,这次DeepSeek的突破证实了中国在软件方面也处于同一起跑线,看好国产机器人大脑、小脑的全面突破。
中信建投指出,今年下半年泛人形机器人在物流场景会逐步从demo场景转向交付客户试用,等客户验证后明年有望迎来爆发增长,海外由于人工成本更高昂,将会是物流场景落地的首选。建议关注有望凭借二次开发能力获得超额溢价的整体方案解决商、商业化落地进展领先的本体厂对应的核心供应商。
中金研报称,近年来,具身机器人行业进入迅速发展阶段,宇树等头部主机厂实现小批量出货、开始意识到线缆的机械性能和使用寿命对于机器人本体的重要性;我们认为具身机器人线缆行业进入壁垒高、市场潜力足,有望随头部主机厂同步放量,我们建议关注国内线缆厂配套成长机遇。
开源证券指出,智驾逐步开启商业化落地,有关主机厂和零部件公司有望持续受益,智驾强势主机厂及高成长和机器人布局的零部件公司有望迎来显著机会。
中信建投研报称,为实现物流分拣作业,泛人形机器人(非完全人形)需要具备多模态感知和端到端大模型能力。当前硬件端泛人形机器人已经达到物流场景商业化的门槛,但国产具身模型端距离真正落地仍有一定提升空间。从经济性来看,在2年收回成本的假设下,泛人形机器人的投入产出比与分拣工人已经持平。今年下半年泛人形机器人在物流场景会逐步从demo场景转向交付客户试用,等客户验证后明年有望迎来爆发增长。同时海外由于人工成本更高昂,将会是物流场景落地的首选。建议关注有望凭借二次开发能力获得超额溢价的整体方案解决商、商业化落地进展领先的本体厂对应的核心供应商。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