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进出口总额5352.0亿美元同比增长4.6%,出口增速放缓至8.1%,进口降幅收窄至0.2%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贸易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2025年4月中国货物贸易呈现显著分化态势。当月以美元计价的出口总额达3156.9亿美元,同比增长8.1%,较前值回落4.3个百分点;进口额为2195.1亿美元,同比下降0.2%。贸易顺差扩大至961.8亿美元。数据显示,高关税政策对中美直接贸易形成持续压制,同时全球供应链重构催生了非美市场贸易的结构性调整。
从国别维度看,对中国美国出口额同比骤降21%,而东盟市场成为重要支撑力量,其出口增速达20.8%。具体商品结构上,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箱包(9.1%)、鞋靴(0.2%)持续疲软,但机电产品出口逆势增长10.1%,其中集成电路出口额同比激增20.2%,凸显高新技术产业在贸易中的支柱地位。
进口端延续弱势复苏轨迹,4月降幅较前值收窄4.1个百分点至0.2%。这一表现既反映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深化——大宗商品需求持续收缩(如铁矿砂进口量同比下降5.5%),也受到外部贸易壁垒升级的拖累。对美欧日等传统伙伴进口均现两位数降幅,其中自美国进口同比下滑13.8%,而拉美地区因替代性供应增加实现显著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供应链重构背景下"抢出口"现象在加工贸易领域显现:来料加工出口增速较前月跳升25个百分点,而进料加工环节则收缩6%。这种短期行为既是对关税政策的应急反应,也折射出企业对长期贸易环境不确定性的担忧。
展望后市,外部风险因素交织叠加:地缘政治冲突推高全球产业链重组成本,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分化加剧汇率波动,而区域自贸协定(如RCEP)持续释放制度红利。出口端需警惕发达市场需求收缩压力——美国制造业PMI虽维持扩张但就业数据疲软,欧元区仍处收缩区间,日本薪资水平下降抑制消费能力。
进口复苏则受多重因素牵制:一方面国内稳增长政策将逐步提振内需,汽车(+4.4%)、高新技术产品进口潜力待释放;另一方面房地产行业低迷持续压制钢材、煤炭等大宗商品需求,叠加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带来的供应链中断风险,短期内进口增速难以显著反弹。
总结
2025年4月中国外贸数据印证了贸易格局的深度调整:高关税政策加速市场多元化进程,高新技术产品成为出口增长主引擎,但传统产业链面临重构压力。在外部环境高度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保持贸易政策弹性、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将成为稳定外贸的关键着力点。未来需密切关注主要经济体政策转向节奏及供应链替代效应演变,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超预期波动。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竞选时提出“美国优先”政策,摒弃美国传统的“世界警察”角色。但他上任后的前200天里,所作所为却并非如此。亲近特朗普的人士表示,冲突方接连迅速达成和平协议,与他“美国优先”的竞选愿景是一致的,部分原因在于,总统正将和平协议与贸易协议捆绑在一起,就像他最近在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问题上所做的那样。批评者对特朗普促成和平的诚意以及此类协议的持久性提出质疑。特朗普第一任期内的国家安全顾问约翰·博尔顿特别提到了柬埔寨与泰国的协议。“他让他们签署停火协议,是为了确保他们能完成贸易协议,”博尔顿说,“或许停火能持续不止几天。谁知道呢?但紧张局势的根源并没有得到解决。”“这是‘唐纳德·特朗普优先’政策,”博尔顿称,“他想要诺贝尔和平奖。我认为现在所有人都承认,这才是他的动机。”特朗普上任时,在全球各地的冲突中,他曾认为俄罗斯和乌克兰问题是“最容易解决的”。但他在周四承认,“实际上这是最棘手的”。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