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油市场与植物油联动效应增强
国际油价在OPEC+增产计划下仍存下行风险,5月3日主要产油国达成每日增加41.1万桶产量的协议,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对供给侧宽松预期。尽管短期API库存下降及中东地缘局势提振油价反弹,但原油与植物油间的贸易传导机制持续生效——棕榈油作为能源属性较强的油脂品种首当其冲承压,而豆油受美豆供需前景支撑相对抗跌。
(二)中美贸易关系缓和释放边际利好
双方经贸团队达成共识建立常态化磋商机制后,前期因关税冲突导致的供应链扭曲效应开始修正。市场风险偏好回升带动油粕比结构性修复,但需警惕政策落地不确定性:若后续关税调整未达预期,或将进一步加剧南北美大豆贸易流向博弈。
(三)新季美豆供需数据释放紧缩信号
国际农业机构预估显示,2025/26年度美国大豆种植面积较上年度减少1.3%,产量预计为43.38亿蒲式耳,年末库存降至3.62亿蒲。这一贸易数据暗示全球油籽供应边际收紧,叠加拉尼娜气候影响的潜在不确定性,或对美豆出口议价能力形成支撑。
(一)高频数据显示产量端压力持续释放
马来西亚4月棕榈油产量环比增长24.6%,5月初前五日单产增幅突破60%,叠加进口量收缩至5万吨以下,导致库存预计攀升至179万吨。尽管同期出口数据环比改善19.8%,但增产周期下供需失衡格局难以逆转。
(二)贸易流向与库存拐点的博弈关键期
市场对MPOB月报的悲观预期已部分定价:若4月底库存在156万吨基础上再增13万吨至170万吨以上,将彻底扭转2023年以来库存低位支撑逻辑。当前产地绝对库存仍低于近五年均值,贸易商惜售情绪或阶段性延缓价格下跌速率。
(一)短期风险点:MPOB月报数据落地前的预期差
5月中旬马来西亚官方数据公布可能引发市场对库存拐点的重新评估,若实际值超彭博预估的179万吨,则将打开向下空间;反之若增幅不及预期,贸易商或借机展开多头布局。
(二)中长期焦点:全球油脂贸易流向再平衡
2025年南美大豆出口份额预计提升至68%,与东南亚棕榈油形成更紧密的替代关系。同时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进口国,其采购节奏将直接影响三大油脂间的价差传导效率。
当前油脂市场正处于国际贸易政策调整周期与产业基本面变化的交叉点:原油价格波动通过能源属性影响棕榈油定价权,新季美豆供需缺口为豆系提供底部支撑,而马棕库存回升压力则压制整个板块上行空间。未来需持续跟踪中美贸易机制落地效果、OPEC+产量政策及厄尔尼诺对南美作物的影响,这些变量将共同决定2025年全球油脂贸易产业的重构方向与价格波动边界。
美国投资管理公司First Eagle高级副总裁Idanna Appio表示,在4月份温和的CPI报告之后,未来几个月美国通胀可能会回升。预计在贸易方面还会有其他举措,可能会宣布新的关税和协议。我们必须拭目以待,看看其中一些交易的结果如何。最近的美英贸易协议和与中国的关税暂停表明,关税将“大大低于”此前的预期。美联储似乎更愿意接受这样一种观点,即关税对通胀的影响可能不仅仅是暂时的。
摩根士丹利称,寄望于中美贸易谈判取得进展,对冲基金上周增加了对中国股市的看涨押注,尤其是美国的对冲基金。摩根士丹利在上周五发布的报告中称,在看到中美可能达成贸易协议的令人鼓舞的迹象后,美国对冲基金“重新投入”了中国,买入在美股交易和在A股市场交易的股票。该银行表示,相比之下,对冲基金减持在泰国、中国香港、印度和澳大利亚为首的大多数亚洲地区的头寸。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