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基于中国及国际最新行业数据)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铋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2025年,受出口政策调整与供需格局变化影响,铋金属市场呈现显著波动。国内市场经历16万元/吨的历史高价后首次回调,而欧洲现货价则飙升至每磅40美元新高,国内外价格倒挂现象持续加剧。本文通过梳理近期价格走势、供应结构及政策影响,解析当前铋行业的核心矛盾与未来趋势。
国内1铋价格在3月24日回落至15.715.8万元/吨区间(上海地区为15.6515.75万元/吨),较前一周下跌约1%1.2%。这是自3月19日触及16万元/吨高位后首次回调,但较年初仍上涨超100%,从1月底的7.27.3万元/吨跃升至当前水平。
国际市场上,欧洲铋价已突破历史纪录,现货报价达每磅40美元(约合人民币5.9万元/公斤),美国市场更高达每磅55美元。这种国内外价格严重倒挂的局面,主要源于中国自2025年实施的出口管制政策,导致海外供应链紧张与刚性需求难以满足。
自2024年8月起,中国政府分阶段对锑、钨、铋等关键金属及其化合物实施出口管制。其中,2025年2月新增的条款明确限制了钨、碲、铋相关物项的出口许可,但暂时豁免占中国总出口量69%(约8500吨)的三氧化二铋产品。
这一政策直接推高海外采购成本:
国内供应端:2011年以来中国年均生产精铋1.5万至1.6万吨,占全球产量80%,其出口受限后国际买家转向高价市场;
海外市场:缺乏替代冶炼产能的欧美企业被迫接受溢价,导致欧洲现货价较年初暴涨超540%(从每磅6美元到40美元)。
全球铋资源高度集中于中国(储量24万吨,占世界总量67%),但其生产多为铅锌冶炼的副产品。主要生产商包括中钨高新(年产量1500吨)、豫光金铅(年产量1675吨)等企业,然而:
供应刚性约束:龙头企业以主金属生产为核心,铋回收成本较高且增量有限;
需求端稳定:铋广泛应用于医药、光伏半导体等领域,下游对高价接受度受限,近期国内招标采购价格承压。
尽管短期内铋价因国内外价差缩小出现回调,但分析师认为高位震荡仍将持续:
政策风险:不排除中国进一步收紧三氧化二铋等产品的出口许可;
供需矛盾:海外刚性需求叠加国内供应难以快速扩张,可能推动价格在下半年再度回升。
【总结】
2025年铋市场呈现“政策主导、价差驱动”的鲜明特征。出口管制引发的全球供应链重构短期内难以逆转,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生产国的话语权显著增强。尽管短期价格波动受交易活跃度与下游消化能力影响,但长期看,国内外价差修复与海外需求支撑或将维持铋价中枢高位运行。企业需关注政策动态及替代材料开发进度,在结构性机遇中把握市场主动权。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