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核心数据:截至2023年3月,国内磷酸一铵价格较春节前上涨11.67%,硫磺进口价同比翻倍至2000元/吨;预计2025年中国磷肥行业将面临新增产能释放与需求放缓的双重挑战。
春节后国内磷肥市场价格稳步上涨,磷酸一铵(55%粉)出厂价达3350元/吨,较节前涨幅11.67%,工业级磷酸一铵(73%)出厂价升至6500元/吨。此轮涨价主要源于原材料成本激增:硫磺价格从节前1200元/吨涨至2000元/吨,涨幅超60%;合成氨价格同步上涨。尽管磷矿石供应稳定,但硫磺供需失衡导致国内港口库存降至185万吨(同比减少37%),进一步推高生产成本。
尽管磷肥价格显著上涨,行业整体毛利率未明显波动。多数企业表示,硫磺等关键原材料依赖外部采购,涨价压力通过产品提价向下游转移。例如,磷酸二铵(64%)出厂价从3400元/吨升至3800元/吨,涨幅11.76%,与成本增幅基本匹配。当前国内磷肥产能过剩状态未改,企业订单充足维持正常生产节奏,但部分中小企业因成本压力开工率略有下调。
据行业分析预测,中国磷酸一铵产量在2025年因短期需求拉动可能小幅增长1.77%(至约680万吨),但随后将随市场饱和和政策调控进入下降通道。磷酸二铵方面,新增产能预计达120万吨/年,但受《推进磷资源高效高值利用实施方案》限制,未来审批趋严或抑制产能扩张。
近年来,中国磷肥出口占比持续提升,磷酸二铵出口量占产量约40%,且国际售价普遍高于国内200300元/吨。当前春耕期间,国内市场以“保供稳价”为主限制出口,但下半年若政策放宽,企业可通过海外高溢价市场缓解盈利压力。
短期内硫磺供需矛盾难解,预计2023年磷肥生产成本仍将维持高位;中长期看,行业需应对产能过剩和政策引导的双重挑战。企业可通过优化原料供应链(如布局海外硫磺资源)或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型(如特种磷酸盐)提升竞争力。
总结
当前磷肥价格上涨的核心驱动力来自硫磺等原材料成本激增,而供应端的结构性过剩限制了利润空间扩张。未来3年行业将经历产能调整与需求分化:短期依赖出口支撑盈利,长期需通过技术升级和产业链整合实现高质量发展。政策对中低端产能的管控叠加国际市场动态,将成为磷肥投资的关键考量因素。
磷肥及磷化工板块走强,六国化工涨超8%,湖北宜化、云天化、宏达股份、川金诺等跟涨。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