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带动了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对全球肉类消费造成直接的影响,人均肉类消费逐年增加。2018年,全球猪肉消费达12.3千克/人。下面进行生猪养殖行业定义及分类分析。
生猪养殖处于饲料养殖产业链的一环。饲料养殖产业链上游是饲料,饲料企业从油厂或经销商购买豆粕、玉米等搅拌成饲料,为养殖提供必要的食物原料。生猪养殖相关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中游,具体包括育种企业和养殖企业,养殖企业又细分为自繁自养、外购猪仔养殖、二次育肥。
生猪养殖行业分析表示,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对高品质的畜、禽、水产等农产品以及各种粮食加工作物的需求越来越大。
然而,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养殖行业环保问题,特别是2017年起,国家对于养殖行业环境严抓严管,可以说养殖行业步履艰难,使得养殖规模有所缩小。据数据统计,2017年中国生猪养殖规模为8031.36亿元,同比下降18%。
总体而言,中国生猪养殖在全球占比最多,占全球生猪总养殖量56.6%。2017年,中国生猪饲养产值接近1.3万亿,占国内畜禽(猪牛羊禽)饲养总产值比重约56.5%,生猪产业体量较大。短期内生猪养殖仍是保持上升趋势,但是生猪养殖的专业化进程在不断加快。
随着环保压力的日益加大,散户养殖正在加速退出市场。这样一来,除了能够降低市场生猪供给量,还可使行业向专业化、规模化过渡。散户养殖比例下降的同时,使得行业集中度提高。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消费者对食品包括肉类及肉制品的消费需求不断提升,更加关注产品的质量、口味、营养等。
未来,细分企业不断整合壮大,而其他养殖户走向专业化分工。此外,适度的规模经营可有效克服养猪业生产的瓶颈,提升产品的安全性,提高经营效益,实现规模化养殖与效益并行。以上便是生猪养殖行业定义及分类分析的所有内容了。
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带动了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对全球肉类消费造成直接的影响,人均肉类消费逐年增加。下面进行生猪养殖行业分析。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对高品质的畜、禽、水产等农产品以及各种粮食加工作物的需求越来越大。
生猪养殖行业分析表示,2018年,全球猪肉消费达12.3千克/人。特别对中国消费者,猪肉是人们餐桌上最常见的动物性食品之一,是中国人的刚需。总体而言,中国生猪养殖在全球占比最多,占全球生猪总养殖量56.6%。
生猪养殖处于饲料养殖产业链的一环。饲料养殖产业链上游是饲料,饲料企业从油厂或经销商购买豆粕、玉米等搅拌成饲料,为养殖提供必要的食物原料。生猪养殖相关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中游,具体包括育种企业和养殖企业,养殖企业又细分为自繁自养、外购猪仔养殖、二次育肥。
育肥猪达到标准体重后出栏,进入下游加工流通环节,具体细分为屠宰厂屠宰,肉制品加工和肉罐头加工,并流入超市、菜市场、餐饮行业等分销场所,最终到达消费者终端。
从生猪行业养殖模式来看:中国生猪养殖的传统模式主要包括三种:专业育肥户、专业母猪养殖户和自繁自养户。因养殖会产生较多环境问题,所以近年来出现了养殖新模式——生态养殖。
随着环保压力的日益加大,散户养殖正在加速退出市场。这样一来,除了能够降低市场生猪供给量,还可使行业向专业化、规模化过渡。散户养殖比例下降的同时,使得行业集中度提高。
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消费者对食品包括肉类及肉制品的消费需求不断提升,更加关注产品的质量、口味、营养等。信赖品牌、消费品牌,已成为市场发展的明显趋势。以上便是生猪养殖行业分析的所有内容了。
猪肉在中国国内肉类产量和消费量占比均超过百分之六十。2017年中国生猪饲养产值接近1.3万亿,占国内畜禽(猪牛羊禽)饲养总产值比重约56.6%。下面进行生猪养殖行业政策分析。
生猪养殖行业分析表示,我国生猪养殖业经历了凭票消费、供给紧缺→自由购销、供给紧缺→供给缓解→供给充足→估计过剩的过程,产业发展由小规模→中小规模→中大规模化和一体化转变。猪肉产量复合增长率经历了由十九世纪80-90年代的7.0%,到二十一世纪的1.7%。增长速度大幅减缓。
针对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伴随出现的环境污染、低效率、价格大幅波动、瘦肉精、疫病等问题,一方面政府通过法治和行政方式干预,加快生猪养殖产业走上绿色、高效和信息化通道,一方面行业自身也在不断修复向好的方向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一批生猪养殖一体化企业,像温氏股份、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双汇发展等,通过纵向扩张和横向整合走全产业链一体化道路,在面对市场风险时,占据一定的优势。
短期来看,养猪行业发展前景不乐观。首先,国家对养猪行业的环保要求不断提高,先后出台了《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等政策,明确规定了畜禽的禁养区范围、畜禽排泄物的处理标准,要求在全国范围内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
长期以来,我国养猪行业以散养为主,规模化程度较低。但近年来随着外出打工等机会成本的增加以及环保监管等因素的影响,散养户退出明显,国内生猪养殖规模化的程度正在明显提升。在养猪行业规模化转型期间,短期内市场规模将进一步缩小。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居民的膳食结构逐步改变,猪肉消费量可能面临下滑,牛、羊、禽肉等随之增长。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消费者对食品包括肉类及肉制品的消费更加关注产品的质量、口味、营养等,对猪肉消费将倾向于高端品牌。以上便是生猪养殖行业政策分析的所有内容了。
1985年以来,沈阳生猪价格已经经历了7次震荡周期,峰值期依次出现在1988年、1995年、1997年、2001年、2004年、 2008年和2011年。从2013年12月起,生猪价格再次出现下滑,预计今年将会出现第8个峰值。但是,截至目前,沈阳农贸市场上销售的猪肉价格依然在低位徘徊,而且与去年同期相比,还是下跌3%,并未出现企稳走强的态势。
辽宁省物价局相关调查显示,养殖户每出栏一头100公斤育肥猪,其生产成本约为1373元,按照11.64元/公斤的出栏价计算,则每头猪亏损209元。上周五,沈阳9家农贸市场和4家早市销售的猪腰盘,平均价格为20.07元/公斤;去年的这一天,平均价格则为20.69元/公斤。去年行业预测的 2015年猪肉价格将达到一个新峰值的情况并没有出现,反而同比再次跌去3%,养殖户饲养一头生猪亏损209元。
收购一头猪赚25元
生猪收购者作为生猪养殖和屠宰场的中间环节,每收购一趟,差不多净赚2770元。
业内人士介绍,以每次收购一车生猪100头、每头活重120公斤计算,从收购到出售给屠宰场,收购者每公斤加价1元计算,毛利润就是12000 元,平均每头生猪毛利润为120元,减去运输费、食宿费、信息费、检斤和装车费、检验检疫费、死亡损失以及其他费用,收购者从每头生猪身上赚取的纯利润约 25元。如果按照运输挤压致死生猪概率为运输10次发生1回,挤压致死1-2头计算,收购一趟下来,纯利润就可以达到2770元。
屠宰一头猪赚240元
业内人士介绍说,屠宰行业的合理利润率为3%-5%,而沈阳屠宰企业的利润率已经高达18%。
屠宰企业收购生猪的平均价格按照13.14元/公斤计算,每头100公斤的生猪价格就为1314元,屠宰为白条猪后,分量剩下75%,每公斤售价为17.12元,每头猪卖到了1284元,还有内脏、板油、蹄、猪头等杂碎300元/套,再刨除每头猪30元的屠宰成本,屠宰一头猪可以赚到240元。
零售一头猪赚366元
销售者赚取的利润是通过屠宰企业的批发价格和市场零售价格带来的,二者的差价在1.0元—1.5元/公斤,比较有利于行业的生存发展,但是沈阳零售每公斤加价达到4元。
根据一家农贸市场固定摊位的张先生介绍,他平均每天销售2个白条猪,折合180公斤,进价为17.5元/公斤,分割后的零售价格为:猪腰盘 22.58元/公斤,卖价1830元;猪后腿22.2元/公斤,卖价980元;猪瘦肉25.58元/公斤,卖价340元;猪前槽22.35元/公斤,卖价 600元;猪排骨30元/公斤,卖价400元。2个白条猪总共卖价4150元,再去掉成本3150元、摊位费40元、水电费15元、物业费14元、家庭用工150元、餐饮费50元,净赚731元,平均每头猪净赚366元。了解更多关于生猪养殖的资讯请查阅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生猪养殖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养户们应该学会控制养猪成本,增强生猪竞争价值。猪的养殖由于种种的原因,现阶段猪市场行情低迷,对养猪业来说是一个考验,那如何在这么低的行情下,怎样控制好成本,提高盈利空间呢?
一、减少养户饲料浪费:
1)做好饲养管理工作,根据猪群天龄、大小控制猪舍环境温度与湿度,减少因过冷或过热导致的多余饲料消耗。养殖公司要根据养殖户的实际情况,做好饲养计划,避免因不合理地进料而造成存压发霉;同时,实时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杜绝饲料因过干而容易飞散并造成直接浪费。
2)规范饲料保存,减少饲料因雨淋、吸潮等原因发毒变质浪费,减少老鼠污染导致的浪费。饲料运输过程中,司机要细心地防护,避免因淋雨而受潮,在装车时,要注意堆放合理地整齐且安全不易掉车,务必要求各饲料运输车辆做好防雨防雾措施,必须配备防护雨具;同时,存放要有专门的房间,并做好防潮措施,也防因受潮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3)提高养户饲料浪费控制意识,提高养户成本与利润分析意识,自主减少饲料浪费。以正面宣传,由养殖公司的服务部相关人员做好解释与教育,提高养户的主动性和饲养操作的准确性,并从细节出发,改造不合理地的料槽结构,使其更合理地,更适用实际应用情况,减少饲料浪费。
4)提高猪群健康水平以及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隐性饲料浪费。
5)做好猪群三点实位,避免猪到料槽排泄污染;喂料前清理料槽,减少饲料污染浪费及危害猪群健康。
6)科学投料,按标准料量分餐投喂,避免因单次投料过多存槽饲料被污染而导致的浪费。要注意给猪添料方法,要勤添少加,同时根据天气变化,适当选择投料时间,避免因投料时间不合理地而造成猪群不进食引起不必要的浪费。
二、控制猪场的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1)注重技术支撑。采用先进的保温系统,减少防寒保暖的支出,有效节约养殖成本,提高生产的效率;采用自动喂料系统,节约人员配置,减少人力成本。
2)减少由于人员、生产的的安全问题导致费用。减少安全事故,也是猪场的降低成本,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重要的举措。在平时生产的、生活方面要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另外,减少公司财产由于各方面安全事故带来损失,也间接减低了猪场的的成本。
3)提高猪场的团队建设管理水平,增强员工成本意识。一个人的力量有限,要把猪场的生产的成绩做好,要增强大家的成本控制意识,也需要一个高效率、实干的团队。只有通过团队同心协力把饲养管理的每个环节认真操作到位,每个人在实际生产的中减少浪费、节约成本,才能取得更好的生产的成绩,降低猪苗成本。
4)监督生产的,减少浪费,降低成本费用。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对猪场的物料、物质的采购数目、价格监控、物质领用情况的监控,可以达到物质、物料采购合理地,减少部分物质库存过多、采购价格不合理地导致的费用增多;另外,通过财务对物质、资金检查减少漏洞带来的损失,也无形中减少场部的开支、浪费,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
5)控制好猪苗成本主要提高员工的技术管理水平。猪养的好与坏,与人对猪的管理水平的高低有很大的关系,一个猪场的的稳定与我们是否做好猪场的的防疫消毒、猪群的免疫保健、是否均衡生产的有关;
种猪群繁殖性能的高低与我们对后备母猪饲养、种猪群优化、配种员配种技术、饲养员的饲养技术、猪群调理等等都与技术有很大关系,如何减少仔猪损失提高产出与我们产房、保育人员的饲养技术及管理有很大关系,通过加强饲养员操作水平,可以减少生产的浪费降低费用;了解更多关于生猪养殖的资讯请查阅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4-2020年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供需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通过理论培训与现场实际操作指导提高我们员工饲养、管理生产的技术,稳定生产的,提高产出,降低我们单头猪苗成本并获得较好利润。
6)做好物资采购计划,由专人跟踪,从而避免因不合理地采购造成物资浪费与流失。
中国生猪养殖的传统模式主要包括三种:专业育肥户、专业母猪养殖户和自繁自养户。因养殖会产生较多环境问题,所以近年来出现了养殖新模式—生态养殖。下面进行生猪养殖行业产业布局分析。
生猪养殖行业分析表示,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对高品质的畜、禽、水产等农产品以及各种粮食加工作物的需求越来越大。
然而,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养殖行业环保问题,特别是2017年起,国家对于养殖行业环境严抓严管,可以说养殖行业步履艰难,使得养殖规模有所缩小。据数据统计,2017年中国生猪养殖规模为8031.36亿元,同比下降18%。
随着消费升级和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深入,千亿规模的高端猪肉消费市场空间逐渐打开,吸引各路资本和相关企业积极进场布局特色生猪产业。记者在多地调研发现,猪肉行业竞争开始从价格竞争转向品牌竞争,高标准高产能的集团化养殖已经取代农户分散养殖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我国生猪产业在最近几年开始迎来升级转型,高标准高产能的集团化养殖已经取代农户分散养殖成为主流。同时,养殖粪污的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的种养平衡模式,大大提高了准入门槛,养猪不仅越来越专业化,也逐渐成为高投入行业。
随着环保压力的日益加大,散户养殖正在加速退出市场。这样一来,除了能够降低市场生猪供给量,还可使行业向专业化、规模化过渡。散户养殖比例下降的同时,使得行业集中度提高。
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消费者对食品包括肉类及肉制品的消费需求不断提升,更加关注产品的质量、口味、营养等。信赖品牌、消费品牌,已成为市场发展的明显趋势。以上便是生猪养殖行业产业布局分析的所有内容了。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对高品质的畜、禽、水产等农产品以及各种粮食加工作物的需求越来越大。下面进行生猪养殖行业特点分析。
生猪养殖行业分析表示,全球生猪产量自 2009 年以来总体处于增长的趋势,全球生猪产量从 2009 年的 118,728.20 万头增长至 2016 年的 124,508.80 万头,复合增长率为 0.68%,增长速度较为平缓。
在主要的生猪出产国中,俄罗斯、韩国、墨西哥、巴西和美国的增速较快,2009 年到 2016 年的生猪产量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5.35%、3.03%、2.67%、1.43%和 1.36%,中国的复合增长率为 0.34%,总体产量趋于平稳。
从地区分布上看,中国为生猪出产第一大国,2014 年至 2016 年我国生猪产量占全球生猪总产量的比例分别为 57.03%、 55.15%、 53.93%,美国及欧盟各国也是传统的生猪出产大国。
由于受到饲料资源、劳动力资源以及消费市场的导向,中国生猪养殖主要集中于沿江沿海,分布长江沿线、华北沿海以及部分粮食主产区,其中四川、河南、湖南、山东、湖北、广东、河北、云南、广西、江西为排名前十的生猪产区。
中国生猪养殖在全球占比最多,占全球生猪总养殖量56.6%。2017年,中国生猪饲养产值接近1.3万亿,占国内畜禽(猪牛羊禽)饲养总产值比重约56.5%,生猪产业体量较大。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短期内生猪养殖仍是保持上升趋势,但是生猪养殖的专业化进程在不断加快。
未来,细分企业不断整合壮大,而其他养殖户走向专业化分工。除了传统的繁育到肥猪出栏一体化的养殖模式外,“种猪培育→仔猪哺育→育肥饲养” 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比例将不断增加。此外,适度的规模经营可有效克服养猪业生产的瓶颈,提升产品的安全性,提高经营效益,实现规模化养殖与效益并行。以上便是生猪养殖行业特点分析的所有内容了。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17年中国生猪养殖规模为8031.36亿元,同比下降18%。下面进行生猪养殖行业规模分析。
生猪养殖行业分析表示,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约19.0%,猪肉消费量占世界猪肉消费量49.6%,我国生猪养殖量占世界生猪总养殖量56.6%,我国生猪养殖在全世界的地位十分重要。猪肉在中国国内肉类产量和消费量占比均超过百分之六十。
我国生猪养殖分布比较广泛,但相对集中在粮食主产区。前十大主产省为:四川、河南、湖南、山东、云南、湖北、广西、广东、河北、江苏。四川养殖量位居全国首位,其出栏量占全国总出栏量10%左右,消费流向比较好。
我国居民对猪肉消费习惯主要以热鲜肉消费为主,就决定了生猪养殖地和消费地比较近。另外中东部气温适宜,水源方便,有利于生猪生长,中东部以及南方经济比较发达,人口比较多,多方面原因造成我国生猪养殖主要集中在华东、华中、西南和华南。
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是主要消费群,猪肉调入量巨大,2016年这些经济圈有代表性省份的猪肉供需缺口量数据显示,上海190万吨、广东187万吨、浙江151万吨、北京131万吨、天津127万吨、福建77万吨、海南76万吨等。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对高品质的畜、禽、水产等农产品以及各种粮食加工作物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养殖行业环保问题,特别是2017年起,国家对于养殖行业环境严抓严管,可以说养殖行业步履艰难,使得养殖规模有所缩小。
随着环保压力的日益加大,散户养殖正在加速退出市场。这样一来,除了能够降低市场生猪供给量,还可使行业向专业化、规模化过渡。散户养殖比例下降的同时,使得行业集中度提高。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消费者对食品包括肉类及肉制品的消费需求不断提升,更加关注产品的质量、口味、营养等。信赖品牌、消费品牌,已成为市场发展的明显趋势。以上便是生猪养殖行业规模分析的所有内容了。
生猪产业一直在畜牧业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产值占比最大。近些年来,随着标准化规模养殖继续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数量大幅增加,规模养殖比重不断提高。2016年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前景分析详情如下。
面对我国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调整期,生猪产业和其他行业一样,正从以数量增长为主转向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和增加效益,猪肉产量增长幅度进一步下降将成为必然趋势。
在猪价上涨、饲料成本下行的态势下,连续两年亏损的养猪行业将逆转步入景气周期,迎来高利润的一年。
监测数据显示,上周全国瘦肉型猪出栏均价达到18.24元/公斤,环比上涨2.13%,较去年同期暴涨44.5%。1月31日猪价涨至18.62元/公斤,突破2015年8月8日的阶段性高点,距离2011年6月份曾达到的历史高点仅差1元/公斤。
业内分析,受供给需求增加以及价格上涨因素影响,猪肉概念股短期有望继续走强。更多最新生猪养殖行业前景分析信息请咨询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6-2021年生猪养殖行业市场竞争力调查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证券分析师指出,市场价格调节机制叠加政策影响,能繁母猪存栏连续 28个月下滑。在2011年景气周期后,行业连续三年的低迷使不少养殖户亏损严重,从而选择退出行业。同时2014年新环保法实施也加强对生猪养殖污染管理,许多沿江沿湖猪场被迫关闭,使得产能进一步减少。在市场价格调节及政策影响下,能繁母猪存栏连续 28个月下滑。
陈佳指出,截至2015年12月份,能繁母猪存栏3798万头,同降11.4%,生猪存栏38379 万头,同降9.0%,均达到至统计数据以来最低点。 在养殖户补栏情绪愈加谨慎及后期环保政策或更趋严格背景下,预计未来能繁母猪存栏将呈现底部L型态势。
陈佳认为,畜禽养殖板块作为最成功的供给侧改革,在产能的持续去化下,行业将迎来长期景气行情。生猪方面,在能繁母猪持续下行及需求企稳的背景下,行业供给缺口 16年或将继续扩大,生猪价格亦将维持高景气,预计2016年生猪均价17元/公斤,周期高点或达19-20元/公斤。
信达证券分析师康敬东指出,由于冬季猪肉消费增加,猪价持续上行,养殖成本下降,养殖利润大幅增长。生猪及能繁母猪存栏仍保持低位,出栏略微增长,预计2016年猪价将保持高价,养殖行业全年景气。饲料行业盈利能力虽小幅回落,但仍在高位,相对形势较好。上调禽畜养殖行业评级至“看好”评级。
证券分析师指出,生猪的供给依然处于低位,此次猪周期有望延续较长时间,加上饲料原料价格处于低位,这个周期将是生猪较好的盈利周期;从短期来看,受市场大猪出栏的紧缺带动,生猪价格连续三周上涨,养殖盈利持续回升,临近年关,猪肉消费旺季增加有望支撑猪价的上涨;2016年猪价持续时间有望超预期,生猪养殖板块业绩将继续增长,弹性将明显增加,近期市场回调之后,生猪板块估值优势进一步体现, 将是非常好的投资标的,继续推荐牧原股份和雏鹰农牧。
证券分析师推荐行业景气度向上,业绩在2016年有大幅增长,并存超预期可能的畜禽养殖等周期类公司。从投资角度来看,周期类行业通常来说有两波大的机会,第一波是预期行业周期迎来拐点,比如生猪养殖中中能繁母猪存栏的下降,使市场预期生猪周期即将向上;第二波机会来自于价格上涨后的业绩兑现。
张婧认为,目前的畜禽养殖行业第一波机会已经过去,未来将要把握好第二波价格上涨的业绩兑现行情。目前生猪价格已经开始上涨,但还没有结束;而禽类价格目前刚开始上涨,投资者逢低布局养殖股,来将享受价格上涨的一波行情。另外还有一类有一定业绩支撑,公司市值较小,有转型预期的个股。比如:好当家、东方海洋、瑞普生物、金河生物等,这些公司市值在60亿以下,主业可提供稳定现金流,并有稳定的利润,同时公司在积极谋求转型,也可以关注。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对高品质的畜、禽、水产等农产品以及各种粮食加工作物的需求越来越大。下面进行生猪养殖行业投资分析。
生猪养殖行业分析表示,随着环保压力的日益加大,散户养殖正在加速退出市场。这样一来,除了能够降低市场生猪供给量,还可使行业向专业化、规模化过渡。散户养殖比例下降的同时,使得行业集中度提高。
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消费者对食品包括肉类及肉制品的消费需求不断提升,更加关注产品的质量、口味、营养等。信赖品牌、消费品牌,已成为市场发展的明显趋势。
生猪除以鲜肉供食用外,还适于加工成火腿、腌肉、香肠和肉松等制品,猪皮、猪鬃和猪肠衣可作工业原料;猪血和猪骨可分别制成血粉和骨粉作饲料用,猪的内脏和腺体可以提制多种医疗药品。
从生猪行业养殖模式来看:中国生猪养殖的传统模式主要包括三种:专业育肥户、专业母猪养殖户和自繁自养户。因养殖会产生较多环境问题,所以近年来出现了养殖新模式——生态养殖。
从2018年8月爆发非洲猪瘟起,为了阻止猪流感的蔓延,中国已扑杀过1000万头猪。2019年,中国当前猪肉产量持续下降,需要从其他国家加大猪肉进口填补供应缺口。2019年3月4日至9日,中国购买了近两年来规模最大的美国猪肉,达到2.4万吨。
未来,细分企业不断整合壮大,而其他养殖户走向专业化分工。除了传统的繁育到肥猪出栏一体化的养殖模式外,“种猪培育→仔猪哺育→育肥饲养” 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比例将不断增加。此外,适度的规模经营可有效克服养猪业生产的瓶颈,提升产品的安全性,提高经营效益,实现规模化养殖与效益并行。以上便是生猪养殖行业投资分析的所有内容了
2014-2019年我国猪肉产量呈波动下降趋势,尤其是2019年受非洲猪瘟影响,产量大幅下跌21.3%。2020年上半年因新冠疫情再次遭受重击,我国猪肉产量同比下降19.1%至1998万吨。
进入,2020年6月份后,猪肉价格继续下探。6月7日,在商务部网上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高峰介绍,商务部监测数据显示,6月5日猪肉批发价格每公斤42.86元,比3月底下降8.2%。这已经是猪肉价格连续多周下降。
从价格来看,受饲料成本支撑、猪肉消费需求回升等因素影响,猪肉价格跌幅有限,最近两周(2020年5月30日-6月13日),全国生猪、猪肉、仔猪平均价格均呈再次上涨态势,刚刚下跌不久的猪肉价格在很多省域开始拐头上扬。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平均收购价格为33.37元/公斤,环比上涨1.7%,较2019年同期下降1.0%。白条肉平均出厂价格为42.51元/公斤,环比上涨2.0%,较2019年同期下降1.6%。
从外贸数据来看:2020年1-6月中国猪肉及猪杂碎进口数量、金额较2019年增幅均在60%以上。已累计进口猪肉及猪杂碎432万吨,较2019年高出93.5%;价值7783971万元,较2019年高出165.4%。其中3-4月受前期疫情影响,进口规模突增;5-6月因为国内生猪产能尚未完全恢复,进口规模逐月增加。
目前,我国五大上市猪企分别为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和天邦股份,2020年6月五大公司(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和天邦股份,下同)生猪销量分别为152.3万头、84.85万头、69.41万头、49.58万头、23.98万头,同比增速分别为90%、-56.03%、65.42%、129%、3.84%,可见,除温氏股份依然腰斩,其余四家公司均已实现正增长。
国家对生猪产业链的环保要求趋严,倒逼大量非法违规的养殖企业和屠宰企业退出市场,2020上半年农业部查处屠宰违法案件4839起,捣毁私屠滥宰窝点2715个。